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灵将是什么 > 第2章 乱之始(第1页)

第2章 乱之始(第1页)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天下大事,就像一张卷饼,分分合合,时大时小,有的时候,可以大饼卷一切,大一统成一张完美的卷饼,有的时候,又被咬成几段,藕断丝连。

圣唐期间,经过安史之乱之后,中央政府的实力和控制力就大大地减弱了,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

圣唐王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一般而言,一个大统一王朝由于失去了对内榨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从而无力维系军事力量,或无法抵御外辱,或无法镇压内乱,从而彻底的坍塌,进入群雄逐鹿的争斗,从而进入下一个治乱循环。

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圣唐王朝对内榨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赶不上它对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用番兵番将这些廉价军事劳动力来维持它过分庞大的国际军事职能。

而所以安史之乱爆发时,圣唐王朝并非病入膏肓的穷途末路,它仍旧有相当强的能力,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榨取,甚至在黄河流域的军事斗争常态化后,圣唐还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来加强了这种榨取。

所以,它造成了安史之乱后的一个别扭的平衡,那就是圣唐王朝既无力清除异己的军事力量,但也能够辗转腾挪,维系住自身的生存。

具体讲,就是把安史余孽封锁在黄河以北,在豫安置重兵来盯防冀,又用江南的财富输往西北,养活了西北藩镇来抵御吐蕃,养活了京都的中央军,来维持圣唐王朝的不太稳定的权威。

也就是说,安史之乱下的圣唐王朝,在内外因素的叠加下,运用自己不多的牌面,有意无意的造就了北方的碎片化,而京都的圣唐王廷,为了维护稳定,竭力照看着这个冲突不断地碎片化,终于在一百多年地看护下,整个北方地碎片化变得牢不可破。

圣唐王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虽然圣唐宣宗为一位较为清明的帝王,但也无力改变这个局面,而在他魂归星海之后,他的两位继任者懿宗、僖宗整日醉生梦死,不理朝政,朝廷腐败到了极点。

于是,皇室官僚和地主肆意压榨、搜刮百姓,加上连年的天灾,百姓生不如死,许多人被逼无奈,举起了反抗大旗,在懿宗即位当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最初的百来人发展到了三万多成员,震动的整个越州。

8年后,驻守在桂的八百名官兵因为对超期驻防不满,杀了首领后,推举庞氏为统帅,揭竿而起,他们从桂一路向北进攻,沿途附近的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了二十万人,虽然这两次起义都被圣唐王朝镇压了下去,但是,更大规模的起义也开始在酝酿。

圣唐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困农民为了逃避关税,就靠贩私盐挣钱,而这一种行为是很危险的,需要一帮人一起干,时间久了,这些盐贩便结成了一支支队伍。

时间来到了僖宗即位那一年,有一位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豫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圣唐王朝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一个号召很快得到了贫苦农民的响应。

不久之后,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鲁地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这两支由盐贩起义的队伍汇合之后,转战鲁、豫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圣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各地藩镇为了自保,只是相互观望,圣唐王廷却一点招都没有。

后来,圣唐王庭,想到了招降之策,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其官衔,而后者听说有光宗耀祖的大官可做,欣然同意了,于是,宰相王铎堂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圣唐王庭之职,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王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

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

见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EZ,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

不久之后,王仙芝带领的起义军在鄂被圣唐大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王仙芝失败之后,起义军重新整合,众军士推举黄巢为首领,又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黄巢军进攻汴、宋二州,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张自勉所阻,转攻卫南、叶、阳翟等地,圣唐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武牢等地,豫一时势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巢率军渡江南下,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饶、信等州,同年十二月,进入闽,转入粤。

第二年10月,农民起义军攻克羊城,活捉节度使李迢,起义军在羊城休整两个月后,补充了人员和武装,这时,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官员聚敛财产,犯赃者灭族的具体政治主张,之后挥师北上。

是年黄巢大军自桂编木筏,沿湘江而下,进逼江陵,北向襄阳,圣唐王廷得知黄巢将北上,遣宰相王铎为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屯兵江陵,又任命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统兵十万屯驻潭州,“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

此时农民军连下永州和衡州,抵潭州城下,李系惊恐,紧闭城门,黄巢挥兵力战,一日而下潭州,圣唐大军十万人血染湘江,让乘胜追击,以五十万军进逼江陵,王铎奔襄阳,黄巢兵不血刃占据江陵,北趋襄阳。

之后,起义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我们攻击京都,只向皇帝问罪,与各位无关。各位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

各地将领接到檄文,均想保存实力,不愿为朝廷卖力。

于是,黄巢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逼近潼关,并且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大败圣唐军,在起义军攻下潼关之后,僖宗惊慌失措,头也不回,一路逃到了川地,而来不及逃走的圣唐官员,出城投降。

之后黄巢军进入京都,守京大将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

一月,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原朝官员,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罢之。

不久,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圣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唐室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史书言: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又没收富家财产,号称淘物,宫室皆赤脚而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