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明甲”与“暗甲”吗?
明甲就是甲片位于明处,铜质的甲片尚且需要时时打磨,要不然也是会生锈,铁质的甲片更是需要时时打磨,不然生锈的速度就更快了。
诸夏的扎甲款式,甲片一般是用绳索串联,其中的一片生锈想要处理,往往需要解开很多甲片,重新串起来的工序很是麻烦。
智氏大批量装备铁甲,采用的是胸甲居多,甲胃的其它部件……,如护颈、护肩、护腰等则用皮革打造,倒是省了拆掉一页甲片就要拆一大串的工序。
不过,讲实话就是胸甲固然防御力不错,想要弯腰却是很难做到,也就阻碍了士兵的一些挥刃和闪躲的动作。
诸夏这边,装备的武器以及战技动作跟白皮其实有些很大的区别,其中的一项就是追求灵活性,才会让扎甲大行其道。
暗甲就是甲片藏于内的穿法,又有在甲胃外面套上一层衣服,或者干脆就是将甲胃包在布料内的款式。
很久之前,智氏的甲胃款式挺多,除了诸夏比较流行的扎甲款式之外,智瑶还研究除了板甲和环片甲,根据实际情况并没有大肆列装板甲或环片甲,仅仅是有针对性的列装了一批,随后却是很快淘汰了。
其实,板甲也不一定就会是那种行动不便的款式,还是有那种穿着根本不影响肢体灵活的板甲,就是对工艺设计非常严格。
至于环片甲?罗马研究出来使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自己进行了全面的淘汰。
“用以铆钉钉死,铜钉为佳,柳叶片片相连,缝制于布面之下。”公输班手里拿着的就是智氏研究出来的新甲,以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暗甲,也叫布面甲。
这种甲胃在姬周其实也有,也就是所谓的“练甲”了,一样是甲片藏在布料之内,只是甲片的固定以及分布不是那么讲究。
智瑶手里同样拿着一件布面甲,捏捏摸摸之下能够用触感分辨出布面之下一片片排列整齐有序的甲片。
他尝试着凹了凹,发现无法完全折叠之外,甲衣可以凹出一个六十度,说明根本不妨碍士兵进行腰身灵活的动作,像是翻滚、跃起之类的动作更是无碍。
智氏的布面甲,布料最外层是比较粗糙的麻衣,内衬则是用帛做成。
现在的人穿衣,一穿基本上就是好几层,布面甲的内衬哪怕是麻布款式,其实也不会磨了皮肤。
只是呢,布面甲的内衬使用帛布来做,明显会增加更多的韧性,使得一再摩擦不会很快磨损。
“我没有记错的话,布面甲是到了明中后期才大肆使用的吧?”智瑶想道。
他的记忆没有出现错误,布面甲确确实实是明中后期才大肆出现,之前皆是甲片位于外的甲胃款式。
事实上,甲胃发展到明中后期,大明的扎甲从防御力到美观可以说是领先世界各国,只是越讲究的扎甲不止做工越繁琐,需要的工时以及成本也是出奇的高。
智氏的这一款暗甲,甲片用铆钉固定,等于没有了繁琐的绳套固定步骤,哪一片甲叶出现了问题,撬开固定那一片的铆钉也就行了,不用再一拆就是一大串甲叶。
藏在布面之下的甲片,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再有一排又一排甲片像是鱼鳞那般层层叠叠。
当前的扎甲,甲片其实并不层层叠叠,也就是用绳索相连并固定在皮革之上,互相之间还是有着空隙,做工越不讲究,甲片的缝隙就会越大。
有了布面甲,皮革的消耗必然会大大减少,不要小看这一点,节省的工时以及成本极大,还能减轻重量!
另外一点,一套布面甲的重量约是二十五斤,能很好的防御箭失,对于噼砍也有着很好的防御力,至于像是矛的捅刺,别说布面甲,哪怕是扎甲防御起来也就那样,只有板甲或胸甲才能利用金属的光滑或者刻出棱条可以将矛尖滑开。
智瑶亲自试验布面甲的防御力。
当然不是让人穿着来试,固定在木桩之上,或是弄来半扇猪肉什么的,便于辨别穿透之后的杀伤效果。
智瑶的箭术超准,并且因为力气大的关系,破坏力比其他人射箭更大。
“宗子非常人,不可常理视之。”公输班拆开了被智瑶射了几箭的布面甲,看着里面被射凹乃至于造成穿透的甲片,满脸的无语。
智瑶其实挺满意,换作是其他家族或国家的甲胃,使用四石弓又是破甲的三棱箭镞绝对会整支穿透,布面甲被射之后起码箭失还能被挂着。
他们后来干脆拿来弩进行试验,分别从二十米、三十米、四十米……百米一再实验,三十米之内肯定防不住强弩,到百米之外则是完全没有破坏力。
随后,战戈、矛、斧、钺、棒、剑、刀、枪等等兵器又再一一实验,事实证明布面甲并不是万能,防远程的能力最好,至于近战兵器跟扎甲只能说半斤八两。
拿用矛捅刺来说,布面甲真防不住,其实扎甲也一样防不住。
在防御戈的啄上面,布面甲与扎甲的效果也是一样,也就是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