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七零年代女厂长晋江 > 146(第1页)

146(第1页)

146

1979年8月5日,再寻常不过的一天,但省报公布的一项省里的决议,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这项决议的内容是,政府不反对个体户经营,允许一部分工作没着落的年轻人自力更生。不过对此做了一些限制,比如,零售商品控制在两百件以下,不得哄抬物价,高于国营商场的定价等等。

说是不反对,其实就是变相的支持。虽然有诸多的限制,严格控制了小商小贩的规模和定价权,但还是像在密不透风的窗帘中拉开了一条细缝,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余思雅放下报纸,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总算有结果了,这件事前前后后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高市长、路明惠等人都顶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后期,虽然她没参与,但也听许秘书提过两句,秦书记和高市长为了这事三天两头往省里跑。

好在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如今事情总算有了进展,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除此之外,省里还表示,他们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目前已经动员市里多家厂矿企事业单位,再招一批工,详细的招工单位名单也公布在了报纸上,具体的招工细则请大家前往各招工单位查看。

余思雅看到第二个就是他们清河鸭,招工五百名,第一个是省里排名靠前的食品厂,也招工五百名,后面还有七八家单位,招工数都不多,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但十来家单位加起来,总共的招工人数还是达到了一千六百多。算是近年内,省城最大规模的公开招工了,这极大地安抚了许多焦躁的市民,也将大家对省里这项决议的注意力分了一半走。

不愧是秦书记和高市长,招工的名单早就捏在手里了,早不爆出来,晚不爆出来,这时候才爆出来,时机恰到好处,那些顽固的反对声浪在市民的狂喜和奔走相告中根本掀不起风浪。

不过这也是他们清河鸭服装厂的好机会。

这次他们清河鸭招工名额是最多的两家单位之一,招五百人,但去应聘的肯定能上千,这么多人,有一大半将会落选,没有着落。

落选的这批人得自寻出路,但工作他们估计是找不到了,街头摆摊就成了一项不错的选择。只是基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还是不大瞧得上摆摊这件事。

那就需要他们清河鸭服装厂来推波助澜了。这批人要是走上了个体户的道路,以后就将是他们清河鸭的第一批经销商。

余思雅拿起电话,拨给了丁舜:“丁厂长,供销社的第一批货发了吗?”

丁舜笑道:“发了,前天就发了,是咱们厂子工人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余总,最近百货公司的采购数量一直在增加,又来了供销社的单子,咱们实在有点吃不消啊,招工的事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这件事本来是说让他去广播电台发布的,后来余思雅让他不要管了,一拖就是大半个月,机器都采购回来了,就招工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也难怪丁舜要着急了。

余思雅笑道:“丁厂长,你还没看今天的省报吧,上面公布了招工的名单。你可以将招工的具体信息和安排张贴在门口了。”

丁舜松了口气,欣喜地说:“好,我这就去安排。”

“等一下,先别挂断电话,还有一件事情。”余思雅连忙叫住了丁舜,“这次来应聘的年轻人肯定不少,咱们不可能全部招了,尽量将落选者转化为清河鸭服装厂的小贩。”

丁舜拧起了眉头:“可是,余总,这样人会不会太多了一点?”

余思雅笑了笑:“怕什么?省城的市场容纳不下他们,还有周边的县市、集市,这不是咱们现在要担心的问题。”

如今的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蓝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从省城到县市再到农村,全省几千万人口,就他们这规模扩张后也才有一千人的工厂,根本填不满这个空白的市场。

“好,那我这就去安排。”丁舜说道。

余思雅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厂子里多生产一些廉价的服装,将帮扶中心扩大,设立为一个小零售批发点,安排几个信得过,机灵的同志过去。”

大家买地摊货不就图个便宜吗?这个成本肯定要先控制下来,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所以价格也要首先占据优势,便宜好看耐穿才能获得顾客的喜爱。

丁舜明白了她的意图:“好的,余总,我马上准备。”

于是,等年轻人们循着省报上的地址找到清河鸭服装厂时看到厂房门口不但张贴了一张白纸黑字的招工信息,上面更显眼的位置还有一份“清河鸭小零售批发点”的公告。

上面条理清晰地罗列了几点,简要陈述了小零售批发点的作用和各项政策。

就在厂房左边的围墙边,临时建了一个窗口,里面似乎还在扩建,窗口的牌子上高高挂着“清河鸭小零售批发点”的牌子,窗口右侧贴着一张醒目的价格表。从衬衣、背心到短裤袜子应有尽有,价格也标得明明白白,一百件起售。

批发价非常便宜,是商场里同类商品的70%,拿回去卖商场价格的九折,那一趟也能赚个20%的差价。有机灵的已经在脑子里算起了账,一天要是能卖个十件,每件赚个一两毛,那也有一两块钱了,不比上班差。

不过,这时候工人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还有很多其他福利,能选择,大家还是更愿意进厂子端铁饭碗,所以大家也就看看,全部的心力还是放到了过几天的正式招工上。

丁舜听了汇报后,笑道:“不着急,等招完工后,自然有人会尝试着来拿货的。”

等落选了,没有出路,为了生存,迟早有人会带头踏上这一步。

五天后,招工正式开始,当天公布答案。最后一丝希望落空,落选的年轻人们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失魂落魄地走出清河鸭服装厂。

到了大门口,就正好看到宋敏丽背着孩子站在“小零售批发点”的窗口,笑盈盈地在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讲话:“同志,男士衬衣,女士衬衣各给我来一百件,两个码,中码、大码。另外黑色、白色、蓝色背心各四十件,短裤……”

不是说数量限制在两百吗?她怎么拿那么多,一次进这么多货,能卖得完吗?路过的年轻人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