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 > 第二十七章标准体系(第2页)

第二十七章标准体系(第2页)

任何人都不喜欢坚持原则的下属,这种人常常令领导的面子很受伤,既然皇帝带了头,他们自然要效仿了,最后政府中剩下的都是圆滑之辈。

后果会怎么样,弗朗茨不敢想。反正一个国家,只要上层烂掉了,下层的堕落速度会超乎常人的想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只能制定一套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要受到规则约束。

“以奥地利的实际情况,你们按照年经济增长速度百分之五计算,考虑五十年内我们的运输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奥地利的标准体系,有问题么?”弗朗茨问道

“没有!”施泰因回答道

技术上东西他还是有信心的,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那个是政府的问题,能不能达到百分之五,这就不管他的事了。

弗朗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等一等,还要考虑到连通神圣罗马同盟和巴尔干地区,未来我们会向他们推广这一套标准,最终大家的铁路网会连成一体。”

建立神圣罗马同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统一铁路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巴尔干半岛别的地区可以不要,但是贝尔格莱德必须要拿下,这是巴尔干半岛的门户,掌握了这里就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命脉。

多瑙河流域两个公国也必须要掌握在手中,这关系到匈牙利的粮食出口,同时这里也是奥地利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瓦拉几亚公国、摩尔达维亚公国)

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匈牙利的粮食都是经过多瑙河流域,进入到黑海中运往欧洲各国销售的,匈牙利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严重依耐于多瑙河。

这也是为什么奥地利坚决反对俄罗斯占据黑海海峡的原因,这威胁到了奥地利的国家安全。

专业的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干的好,奥地利的大铁路计划,上马的还是有些仓促。

谁让弗朗茨低估了贵族们的投资热情呢?

或许在很多资料上,贵族都是腐朽、落后的,可实际上他们在保守的同时,也有着进步的一面。

贵族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接收到了常人接触不到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怎么可能都是傻子白痴呢?

他们保守反对政治变革,那是自身利益决定的,怎么可能让既得利益者反对自己的利益呢?

真正的蠢货早就见上帝去了,1848年奥地利大革命,贵族集团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大洗牌,很多判断失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贵族,已经被除名了。

贵族们的观念,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是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进行转变。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弗朗茨推动解放农奴、土地赎买,实际上也是贵族阶级做出的让步。

法国人的例子告诉了他们,要是不让步革命蔓延,最后的损失还会更大,所以他们一面做出让步,一面又帮助政府镇压叛乱。

其中有一部分处于革命漩涡中的倒霉蛋,在这场变局中选择了逃避,结果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土地已经被强制赎买了。

这些人在丧失了土地这个支柱过后,率先开始了寻找新的项目进行转型。这个时候铁路出现了,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潜力。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产业,维持家业不坠落,铁路就是很多人的选择,在这么多的人努力下,铁路建设速度被人为的加快了。

才会出现这种,前线已经在开始做施工准备了,铁路轨道的标准还没有出炉。

运输要求的基本资料,政府已经提供了。铁路设计师们要计算出运力需求并不难,再由运力需求决定铁路标准,这就更加简单了。

很快设计标准就摆在了弗朗茨的面前,别的各种参数他这个外行也看不懂,唯一引起他重视的还是轨距。

铁道部提出了四中方案,即:1524mm标准体系、1600mm标准体系、1676mm标准体系、和1712mm标准体系。

前期开工的主干道,都是商业繁华地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都是最高的。

在建立铁路标准体系的时候,自然是重点考虑了这一地区的要求,加上考虑五十年时间,这个标准自然就上涨了不少。

没有窄轨铁路,这个年代受限于火车制造技术,窄轨铁路的运输量受到了限制,由于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少被用在主干道铁路建设上。

最终的选择权又到了奥地利政府手中,理论上来说上面的几种方案现在都是可行的,选用哪一种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