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1551为什么没写了 > 第319章 衣锦还乡(第2页)

第319章 衣锦还乡(第2页)

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将士鼓噪挟制将领,甚至包围巡抚,令高级文官受辱的事,也是发生过多次。

但在那一次,由于嫉妒南兵军饷丰厚,同时戚家军在北方属于被排挤的异类。

当时的蓟镇总兵王保诱南兵入大校场,然后用北兵包围,将鼓噪闹饷的将士,全数斩杀。

明史记录是杀了数百人。

神宗实录是杀之无数。

而李朝朝鲜的史官记录是杀了三千三百多人。

为国尽忠,杀倭无数,在征朝之役率先登上平壤城头的南军将士,不仅未获赏,未发饷,反而因为讨要军饷被杀!

王保事后也未被清算,仅此一事,神宗祸国乱政,就是罪该万死,就是大明亡国的罪人!

朱载墐熟知戚家军故事,对王保屠戚家军之事也是极为痛恨。

简直是不知所谓,令人发指的无谓残暴。

后来蓟镇防御空虚废驰,北军将领毫无底线和节操,关宁将门更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皇太极屡次破口而入时,损失财产,失去亲人,饱受折磨和苦难的,却是北方的普通百姓。

该为此负责的皇帝,权贵,将门,却是丝毫无损。

哪怕大明亡国,这些北方将门稀有为大明殉国或是战死的,多半就是剃了头从了异国主子,反过头来杀大明的官兵百姓时又是凶猛了十倍不止……

所以朱载墐坚决认为,大明的养兵制度和勋贵将门制度有极大的缺陷……与其厚饷高官给那些毫无节操和廉耻的将门,养少量的家丁当不得大用,还不如厚饷给普通的将士,这些汉子反而更加知恩,善加训练和装备,发挥的能量要比现有的明军体制会强大的多。

戚继光练兵两万多,乃收抗倭过半之功。

朱载墐的打算就是练毡军两万,未必就不能横行南方半壁……

当然这只是朱载墐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荣王府只是按着这位殿下的打算和想法,一步接一步的坚实向前。

对于宁思忠和宁思道等人,还有佃种着王府土地的宁家庄的佃农们来说,现在的光景就只剩下欢喜了。

湖广是一年种两季稻米,早稻六月收,晚稻八月前后收,收了晚稻差不多就是深秋,很快就入冬了。

土地是要养肥力的,并非所有地适合种稻,能种稻米的只有水田,水稻产量稳定,价格也较为稳定,湖广地方自己吃米为主,还将大量稻米卖到江南和浙江,河南部分地方也在荆州买米,还有四川,湖广熟,天下足,这可不是说笑的话。

宁家庄这里全部是种两季稻,不种别的作物。

少量的好田用来种菜,可以换些零用钱,也可以丰富自家的饭桌。

这个时候虽然忙碌,人们脸上却是没有什么愁苦或辛劳带来的压力,只有欢欣气色,那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宁家诸兄弟到了毡军百户厅登记入册,算是完成了集训,由书吏再向王府的相关诸司上报记录档案。

哪怕宁思忠此前是毡军百户,现在也成了仪卫亲军,这些手续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

荣王殿下对下头的人很仁厚,但该讲规矩时,也是绝不通融……

众人脸上都是轻松的笑意,不管怎样,这一次真是衣锦还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