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唐朝好地主张超笔趣阁 > 第七章 子凭父贵(第2页)

第七章 子凭父贵(第2页)

“一两银直钱一千六。”柯五告诉了张超银铜比价,并不是一两银子值一千文钱,而是值一千六百文。金银不是货币,但朝廷会用来赏赐官员和将士,可以拿去兑换,金银稀少,固价值较高。

五两银子值八千铜钱,这样钱赏就相当于两万三千钱。

绢布还各赏了两匹,绢一匹值钱五百,两匹就是一千钱。

布和绢的价钱差不了多少,一匹布长五丈也是宽一尺八,之间的比价是绢布五比四,一匹布相当于一匹绢价八成。两匹布则相当八百钱。

张超还是比较习惯用钱来做单位统计,知道了各种兑换比例后,他很快就在心里计算出了结果。

粟米赏赐折钱三万六千,银铜赏赐折钱两万三,绢布折钱一千八。

这么一算,老爹出征近一年,还立了个非常了得的先锋战功,得到的钱粮绢布粟米赏赐等合计折开元通宝六万零八百钱。

六十来贯铜钱,若是全换成粟米,能换两千斤。

这个时代小米比大米便宜,而在后世小米却反而比大米贵,起码五块一斤。两千斤小米,那就是一万软妹币了。

这么一算,张超突然又觉得这赏赐好少啊。

出征这么久,立了这么大功,结果才得一万块钱赏赐?

“这些赏赐总共能折钱六万零八百文,可折粟米二十石?真的?”柯五大为震惊。

“没错,很好算的。”张超很自然的道,这只是个简单的计算。

但柯五明显很震惊,也没见张超拿算筹,就那么心算,居然片刻就把这些算清了,也太厉害了。

“没想到,你还会算账,我看比一般官府和大户人家里的账房还厉害呢。”

边上几个张家沟的府兵,则一面惊叹张超的计算能力,一面感叹着老爹的赏赐。

两千斤粟米,在张超眼里真不值什么,可在那些关中汉子们眼里,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尤其是在这个战乱和饥荒不断的年代,二十石粮食,都够食用三年了。

按大唐军中规定,一名禁军卫士,一年的军粮是十二石粟,战马则是三十六石粟。这个标准是对元从禁军来说的,而且是有些富余的。而普通的关中百姓家里,是不可能顿顿吃干饭的,也不会一天三顿。

因此,节约一点,二十石粮食,肯定能够三年食用,再省点,说不定还能够一家人吃上两年。

这年头,最值钱的不是金和银,也不是铜钱和绢帛,而是粮食。

“老铁枪还得了一百多亩地咧。”

“是啊,老哥哥真的是老来得福了,刚捡了个儿子,这边就又升官发财,三郎,你可真是个福星啊。”

张老爹得授武骑尉勋官,便也得到了六十亩勋田。而老爹现在又升了车骑府从九品的队副,他便又能得到八十亩职田。

这八十亩职田,就是他的禄田了。大唐对于京官以外的官员,是不给俸禄的,而是直接拔田。各级官员按品级分有职田,然后田租收入就是他们的俸禄了。从九品和正九品的队正队副,都是八十亩职田。

甚至各级衙门都还有自己的公廨田,田地所得收入则充做办公费用。

虽然职田不是永业田,一旦离职田就得收回,也不得转卖,但起码在职时这八十亩田的收入是有的。

老爹本来在张家沟就有三十亩地,现在一下子多了一百四十亩,那就是一百七十亩地了。不算这八十亩职田,勋田和永业田加起来都近百亩了,张老爹这是一下子晋身为地主了啊。

那自己岂不是立马成了地主崽子和官二代了?

早上的时候,张超还看着那个破窖洞和空粮袋子忧心呢,没想到,到了中午,他就已经成为剥削阶级的一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