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生潜入梦全文免费阅读 > 七十二章 收养斗(第1页)

七十二章 收养斗(第1页)

洪涛交了钱,让售货员给找了一个破纸箱子,把那5个蛐蛐罐都装了进去,然后抱着箱子跟在老头后面出了商店。洪涛一点儿都没猜错,老头就是个力倍儿,他是蹬三轮车帮人运货的。不过他这辆三轮车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全车的铁活都擦得锃亮,和不锈钢一样,车把上还挂着一个纯铜的大车铃,一拍就响的那种,看着就那么利落、干净,和老头自己那身打扮一个扮相。

“老爷子,您这个车厉害啊!这是什么牌子的?”洪涛看了一眼这辆车的车标,是一个拿着枪的小人,还真没见过。

“嘿嘿嘿,这个车还是我爹那辈儿的玩意,这叫德国战人,25年的,可惜就是配件买不到了,用坏一件儿少一件啊,就和我这个老头子一样,过一天少一天了,上车吧,爷爷拉着你走!”老头拍了拍纯牛皮的车座,那个皮子有的地方都磨得变成了黑色,但是光泽不减。

一老一少,老的蹬车,少的坐车,一路向北,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北新桥路口东南角的居德林饭庄。这个饭庄现在已经没有了,随着簋街的兴起,它已经太碍事了,本世纪初就被拆了,改成了一座二层楼。居德林里卖得最火的就是卤煮火烧,上辈子洪涛没事儿就和老婆一起到这里来吃上一碗卤煮,味道很正宗。

没想到在这个年代,这里没有卤煮可卖了,只有各种炒菜和白酒啤酒。洪涛和老头在里面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要了3个小菜,一瓶二锅头和一杯啤酒,坐下来慢慢喝慢慢聊。

“那爷爷,您是旗人吧?那个旗的?”洪涛从老头的姓氏上就知道老头的大概来历了,一般姓佟、关、索、赫、富、那、郎的,旗人很多,都是从他们的满族姓氏里改过来的。

“这个你都懂?那爷爷祖辈上是正白旗出身。”老头喝了一口酒,夹了一筷子羊头肉,没瞒着洪涛,说出了自己的出身。

“哎呦喂,还是上三旗呐,怪不得您懂玩儿虫的东西。”洪涛一听老头这个出身,就知道他为什么懂这些玩意了,提笼架鸟、玩虫斗鸡,这都是晚清民国时那些八旗子弟最拿手的技艺。

“没错,我肚子里这点东西,都是从我爷爷那一辈儿传下来的,可惜现在用不上啦!”老头儿很落寞,估计他又想起了当年自己家里的风光。

“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天还得转回来呢。”洪涛只能安慰安慰这个老头,不过他说的是真话,后世里那些文玩、古玩不都是八旗子弟玩剩下的嘛,照样红火。

“得,借你的吉言了,你也别拿话糊弄我,我既然喝了你的酒,肯定不会白喝,咱就从这个玩蛐蛐说起吧,说多了你也记不住,光是这个玩蛐蛐你能给整明白喽,就算本事。”老头不太愿意说他家里面的事情,把话题又拉回蛐蛐上面来。

“成,您说,我听着!”洪涛自己也没闲着,弄了一杯啤酒自己喝。

这一喝一聊可就没谱了,老头的酒量很大,半瓶二锅头下肚之后,脸上只是红了点,说话一点变化都没有。而且他还不怎么吃菜,就是干喝,一口就是小半白瓷杯,然后说一段,然后又是一口,一杯酒就没了。

今天洪涛可算是开了眼了,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就是这个拉三轮车的那老头。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有关玩蛐蛐里面的这点规矩和讲究,都快能写一本书了,洪涛只是听了一个大概,更细节的东西还没来得及说,天色就已经黑了。

“你家就住这儿?赶紧回去吧,以后别一个人乱跑,那几个罐子别弄坏了,都是好物件,毁了就没了。”最终还是老头想起洪涛是个孩子,回家太晚不合适,结束了这次谈话,用三轮车把洪涛拉到了胡同口,临走还特意嘱咐了洪涛一句,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些老物件。

“那爷爷,赶明有空我还想听您絮叨絮叨,我上哪儿去找您啊?”洪涛可舍不得放这个老头走。

“我一般都在商店门口拉活儿,就在东四一代,你要想找我就问其他蹬车的,一提那二爷他们都知道。谢谢你今天请爷爷喝酒啊,下次爷爷请你吃大雪糕。”老头扬了扬手中那少半瓶二锅头,哼哼着戏词蹬着车走远了。

通过和这个老头的聊天,洪涛才知道原来玩蛐蛐还有那么多的讲究,远不是抓一只蛐蛐,放玻璃瓶子里,再扔进去几个扁豆豆子就成的,其中涉及到的器具、知识、手法就是一门学问,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洪涛现在也就是了解了一个皮毛,离玩还远着呢,连纸上谈兵都还算不上呢。简单的总结起来,玩蛐蛐这个玩字儿,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块,分别是收、养、斗。

这个收里面包含了捉和买,捉蛐蛐的季节在秋天,从立秋那一天开始,玩蛐蛐的人就会有事没事的跑到东四牌楼转一转,因为那一带是BJ玩鸟的人的聚集地,每到秋天,鸟儿就会换毛,必须喂活食增加营养,所以那块地方每天都有卖活蚂蚱和活油葫芦的(一种个头很大的蟋蟀),用来喂鸟。这些玩蛐蛐的人只要看一看油葫芦的个头,就知道蛐蛐们大概脱了几层壳,到没到最好的捕捉时间。

抓蛐蛐需要一些简单的工具,首先要有一个铜丝编的罩子,外形就像一个漏斗,有个把子,看到蛐蛐之后,可以把蛐蛐扣在下面,然后冲着里面吹一口气,蛐蛐就会顺着顶端的小通道爬上去。这时需要用一个硬纸筒套住通道口,纸筒的一端封死,等蛐蛐爬进去之后,把纸筒另一端再封死,蛐蛐就困在里面了。这个纸筒不能太粗,粗了蛐蛐会在里面转身爬出来,讲究一点的还可以用粗细合适的竹筒代替。

另外还得备一个窗纱做的小笼子,挂在腰上。这些纸筒或者竹筒就放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蒙上布,防止把蛐蛐晒死。太阳太毒的时候,还可以抓一把草放进笼子里,给蛐蛐降温。不过要注意,每个蛐蛐都必须单独放在一个竹筒或者纸筒中,否则你还没回家,蛐蛐们在笼子里就已经开始掐架了,到家之后就是一笼子尸体。

早秋的蛐蛐们还没有挖洞,就藏在草丛里,一边走一边用脚把草扒拉开就能发现。如果入了秋之后,蛐蛐们都开始钻洞了,这时你就得带上一把特殊的工具,叫做钎子。钎子的前端是用木钻头的做的。这玩意怎么用呢?当你发现了蛐蛐的叫声,走到附近时它就会钻进洞里藏起来,然后你就用钻头在蛐蛐洞旁边往土里钻,一边钻一边小幅度的摇晃,洞里的蛐蛐受惊之后,就从洞里跑出来了,正好落入洞口扣着的铜丝罩里。

除此之外,还要带一个手电筒,有些蛐蛐住的环境太复杂,白天不好逮,万一它一跳钻到墙缝、石头缝里就找不到了,所以这些蛐蛐不能硬抓,只能在白天看好它的洞,等凌晨的时候再来,这时它已经回洞睡觉去了,用钎子一扎一个准儿。

抓蛐蛐的时候,要先看地势,不能离水太近,蛐蛐为了自身安全,不会住在水边上,这样万一一涨水,它就淹死了。另外沟壑是蛐蛐喜欢待的地方,一般那里的蛐蛐要比平地多。BJ东直门外的东坝河、西直门外的苏家坨都是解放前盛产蛐蛐的地方,出自这两个地方的蛐蛐个头大、质量好,比来自SD的蛐蛐身价都贵。

亲自去抓蛐蛐很累,所以很多人吃不了那个苦,只能选择买蛐蛐。从哪儿买呢?早年间北*京的四九城都有卖蛐蛐的,以朝阳门、东华门、鼓楼湾、西单、西四商场、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处为多。一般都是在路边铺块布,上面放着一大堆竹筒,便宜的几分钱一个筒,碰到什么算什么,贵点的可以开筒看,满意了再买。不过这些东西在特殊时期时期已经被打倒了,销声匿迹,所以想买也没处买去。

由于玩蛐蛐的过去都是旗人或者富贵人家,所以基本都集中在北*京和TJ附近,故此,蛐蛐也就被按照产地分成了两种。凡是产在北*京周边地区,包括TJ的,都叫伏地儿蛐蛐,意思就是本地的,除此之外就是山地蛐蛐,意思是SD来的蛐蛐。

此外蛐蛐还按照功能分成了斗虫儿和鸣虫儿两种,斗虫就是用来打架的,要求个头大、头大、脖子粗;鸣虫则是用来听声音的,长什么样儿无所谓,只要求叫的声音好听。

不管是抓也好,买也罢,有了蛐蛐之后才只是玩虫的开始,如果你养不好,好蛐蛐也会变成次蛐蛐。所以养是玩蛐蛐里面一个最重要、最繁琐、也最有乐趣的工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