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县的冬枣,果大核小,色泽亮丽,轻轻咬开,便能感受到皮薄肉脆的美妙口感,甘甜清香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不已。
不仅如此,这些冬枣还营养丰富,是当之无愧的枣中上品。
大坪乡季节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资源极为充足,早晚温差较大。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冬枣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
充足的光照助力冬枣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糖分;
较大的昼夜温差则让枣子能够更好地沉淀养分,使得这里的冬枣品质出众。
别看如今的冬枣又大又红又脆,吃起来满口甜香,可在三年前,老百姓提起冬枣,那真是又爱又无奈。
当年,刚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冰糖枣,这种新产品虽说口感好,但却有着致命的弱点——不耐寒。
一到寒冷的冬季,凛冽的寒风常常致使这些幼小的树苗被冻死冻伤,树的成活率仅在60—70%左右。
不仅如此,冬枣皮薄糖分高,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尤其不能沾水,可往往是一到秋季就容易下连阴雨。
不出两天,雨水便会让树上成熟的冬枣发酸烂掉。
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民们束手无策,有人为此伤心落泪,甚至有人因不堪打击,差点喝了农药。
就在大家因冬季气候和秋季雨水影响冬枣收成而心灰意冷之时,县农业局从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请来了专家教授李新欣,李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去年研究出冷棚冬枣栽培技术。
后来,李教授给大家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指导,人们才逐渐尝试着给枣树盖上大棚。
这大棚的作用可不容小觑,不仅可以抵御自然灾害,防涝又防旱,还能预防枣子裂缝,更能实现提早或延后栽培,达到提前收获或者错峰上市的效果。
在大棚的作用下,这几年大坪县的冬枣长势喜人,产量逐年攀升。
然而,‘丰产不一定就能丰收’。
今年,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都不景气,水果市场几乎没有一个好行情。
即便大坪县的冬枣获得了大丰收,可市场需求就那么大,冬枣从以往的供不应求,到一下子泛滥成灾,价格也是大幅下跌,枣农们再次陷入了销售困境。
由于当下的水果市场不景气,收购商们一个个要么心怀忐忑、持观望态度,生怕贸然出手就被套牢,要么就把价格压得极低,即使如此,还战战兢兢不敢大批量收购。
眼瞅着时间已经快到十月份了,秋风渐起,早晚已有了凉意。
阳光虽依旧无私地倾洒在大地上,照耀在每个人身上,可风一吹,温度并没有因为阳光充足而显得温暖,反而因为有风的原因,显得到处都是冷飕飕的。
明杰这段时间已经辗转收了六家的冬枣了,每一家给出的价格都因枣子的品相和质量有所不同。
此刻,明杰正站在吴大顺家的地头,与他亲切地攀谈着。
吴大顺望着自家那片郁郁葱葱的枣树林,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价格的担忧。
吴大顺感慨道:“我家总共种了二十七亩六分枣树,今年雨水好,老天爷帮忙,枣子长势格外好,也格外甜。
全家人都鼓足了干劲,每天能摘大概两千多斤枣子。”
说着,他停下话头,端起一旁的水杯子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嗓子,接着说道:
“不瞒你说,以前我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收入不了两千块钱,娃们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有时连买盐打醋的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