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率领的残余二百种家宋军沿着太原外围隐秘的小道,小心翼翼地跟随江南义勇军的队伍前行。
此时,太原外的金兵大营仍显庞然,镶红旗与镶黑旗的二万精兵连营成片,营地间沟壕纵横,壁垒森严,盔甲鲜亮、士气高昂,令人生畏。
张俊心里暗暗担忧,明教义军加上河北义军才不过四千余人,他们真能突破这如山般牢固的金兵营垒?
但随着夜色深沉,张俊目睹了自己意想不到的一幕——河北义军中猎户出身的好汉们悄无声息地清理金兵壕沟周围的障碍,一点点打开路径。
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李宝的火器营出其不意地从水路发起突袭,汾水之畔火光一闪,震天雷爆响,令张俊心头一震,似有无形的力量将镶黑旗大营瞬间击溃,令敌军如丧家之犬,疯狂逃窜,甚至引发了东营与南营的混乱。
随后,张俊目睹了方梦华与诸将亲自率领义军冲锋的身姿。
义军一往无前、无惧生死,宛如黄河之水,势不可挡。
张俊惊讶地看到,昔日固守海岛、隐忍低调的方腊余孽,竟能以如此凌厉的姿态,在不足五千人马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撕开号称满万不可敌的金兵防线。
他震撼地望着义军冲垮金兵大营,一路碾压,尤其在城头守军的呼应下,营中金兵如潮水般崩溃,士气顷刻瓦解。
战场上仅剩不多的金军将士东逃西窜,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
一些残余的金兵被包围俘虏,留下了大量铠甲和战马。
战后,张俊看着明教义军清点了缴获战利品,竟有近八千副镶红旗与镶黑旗的精良盔甲,四千匹战马,且尽数保存完好。
张俊见到这些战利品,心中不由感慨。
尤其张俊内心震撼不已——这种战力完全可以再次横扫江南州府、攻城掠地,若非方郡主有意不与大宋敌对,江南的平静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张俊望着方梦华,暗暗生出一丝敬佩。
这位江南明教的教主,言出必行,确实如她所言——若非她出于对国家的大义之心,愿意与大宋合作,共同抗金,否则,这支令金兵闻风丧胆的铁军,完全可以卷起狂风南北夹击毁灭大宋。
他在内心逐渐接受方梦华的承诺,也不由得暗暗自责先前对她的轻视。
太原城头,王稟凝视着已经渐渐消散的硝烟和遍地狼藉的金兵营帐,一时心绪难平。
这场出乎意料的胜仗,竟是在夜色迷蒙中到来的,而领兵打破金军包围的,竟不是他期待已久的种师中、姚古,甚至连张灏也不见踪影,而是一支悬挂着「明州义勇军」与「定海郡主」旗号的队伍!
当王稟最终从城头登高远眺,看清领兵的是一员姿容清丽、神色坚毅的年轻女将,顿时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早已听闻那位被朝廷册封为「定海郡主」的「方妖女」,便是江南方腊余孽的继承人——现任明教教主。
对于这一册封,他昔日不过当作一个笑话,未曾料到这位江南魔女竟会率部奔赴太原,突入金军营垒,将金兵斩得狼狈不堪!
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他担任婺州观察使期间曾亲自参与征讨方腊叛乱,斩杀了无数江南摩尼教教徒,甚至方腊的兄弟「方五相公」和「方七佛」之死都与他有莫大关联。
这个女人,明教的教主,江南方腊的血脉继承人,竟然在几千里之外,不计前嫌,带着她的人马,为他而来、为太原解围,这如何不叫他心中震动?
他站在城头,望着方梦华指挥义军在战场上秩序井然地收拢战利品的情景,思绪百转。
他怎能不想问个明白——方家与他有这般深仇,她又为何放下仇怨?眼前的局势中,王稟竟一时忘了胜利的喜悦,内心的疑惑与不解更胜于这场大捷的震撼。
他心中既有疑惑,也生出一种钦佩,这位江南「魔女」,竟真如传言般有胆有识,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