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影视世界从高考开始安心的石头 > 第1041章 高阳身死(第1页)

第1041章 高阳身死(第1页)

第1041章高阳身死

从表面上来看,大唐真正的权力核心,只有七人。

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两名中书令,门下省的两名侍中,再加个皇帝这个核心,这就是大唐的最高决策圈子。

李世民权威甚重,贞观一朝,无论军政,都进行了大力的精简。

为了集中权力,增加效率,中书省和门下省标配的两名最高主官,长期也都只任用了一人。

以前门下省的侍中是萧禹,中书省的中书令由左仆射房玄龄兼任,一人横跨两大部门,此举更加奠定了房玄龄在朝堂中超然的地位,可见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和重用。

而左右仆射由房玄龄和高士廉分别担任,高士廉年事已高,新帝登基大典后,已然卸任。

其所任的右仆射由长孙无忌接任,这个交换实际上没什么意义。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从小把长孙兄妹抚养长大,对于长孙无忌来说,高士廉如舅如父。

当年长孙无忌卸任右仆射后,李世民就把这个位置给了高士廉。

等于右仆射一直在长孙家族的掌握之中,也是李世民对长孙家族的信任,赋予监督之权。

现在,长孙无忌重新回归朝堂,进入尚书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长孙无忌是为李承乾保驾护航,是要接手房玄龄的左仆射,扛大唐新朝的大梁。

李言借着朝堂上的事情,索性把整个尚书省全都给了长孙无忌,一步到位,是信任重用,也是沉掂掂的责任。

除了岑文本外,中书省也升任了另一个中书侍郎马周接任中书令,而门下省黄门侍郎刘泊升为侍中,和萧禹一起执掌门下省,三省长官在之前的登基大典上,基本都配齐了。

原本房玄龄兼任的中书令空缺,李世民的意思也是等房玄龄卸任后,提拔另一个黄门侍郎诸遂良接任。

可李言却觉得,马周就算了,这家伙寿命不长,还没李世民活的时间久,最多再有三年,就寿终正寝了。

他继任中书令没关系,三年后,这个位置还可以腾出来,让自己任用新的臣子。

诸遂良则不同,活了六七十岁,还有的是时间,多在下面锻炼锻炼不是坏事。

这些寿命悠久的臣子们,就要压着慢慢升,不然升无可升,就得想办法往外赶了。

这些实际上的配置却是极大的消弱了新君的权力,李言对于做皇帝没有那么大的欲望,主要是为了完成系统的任务。

没有那种极强的权势欲蒙蔽双眼后,就能客观冷静看待现实。

他也明白,这是李世民对于自己是否能掌握大唐抱有怀疑,是以开始消弱他以前当皇帝时高度集中的权威,重新调整权力驾构,分散君权于臣下。

从某中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刻意限制,而是一种用心良苦的保护措施。

众所周知的是,权力越小,责任就越轻。

在众人眼中,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和功绩,若是把所有权力揽于一身,无疑于把全部的责任也集中在了身上,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力弱不负重。

对于李承乾来说,坐稳江山才是第一位的,至于更进一步,就要靠自己了。

同时,这也像是对新皇帝的一种考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