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蔓懂了,气抖冷,“这是在歧视我们吗?”
“好了,别装了。”
周牧淡然处之,“谈不上歧视不歧视,在外媒的眼中,我确实不如卡尔大导演。人家是新闻点,有他才有流量。”
“对,这是偏向。”
韩易连忙道:“国内的报道,肯定是以周导为主。卡尔大导演的出现,纯粹是为了烘托周导。”
“……好像也是。”
韩小蔓想了想,发现这是事实。她眨眨眼,不是那么愤慨了,又搜罗其它的报纸。
一会儿,就翻出了好几份,刊登了周牧照片的报纸。
尽管她也不知道,报纸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是她秉承一个观点,能上新闻的都是热点,受到关注。如果是小透明,人家都懒得提,免得浪费笔墨。
所以呀,不管外媒怎么写,对大家的电影来说,都是好事情。哪怕是贬低,也是一种知名度啊。
最起码,让参加电影节的人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
这几天,她总算见识到了,电影节的疯狂。从早到晚,每个时间点都有人在放电影,也有人在看电影。
但是还有很多影片,无人问津。
不管导演、演员,怎么卖力吆喝,也没吸引几个观众。或者有几个观众进去看了,又很快就走了出来。
类似这种没有观众的影片,没人知道它的下场。因为它很快就要腾出位置,给其它电影让路。
没办法,整个电影片,至少有几百部电影展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时间也有限。
电影节就12天,不可能看得了多少部影片。
更何况,在活动期间,要吃饭,要休息,要社交,要玩乐,精力分散得更厉害。
这种情况,有名的大导演、大师的作品,或者广告宣传、推广力度大的电影,就比较受人瞩目。
要承认,人本身就有惰性思想。
除了极少数有毅力的,思想比较独特的,喜欢自己找片子外。多数人,习惯被动接受信息。
所以广告宣传轰炸,才成为了电影宣发的关键。受到广告吸引,去看的人多了,自然有热度。
如果质量不差,自然有人会投票。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电影节出彩的电影,也就是那么几部而已,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的情况。
评审团阵容再强大,也不可能把片子全部看完。一般来说先是经过了筛选,再有选择的观影。
这种情况下,运气与评委的偏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牧等人,虽然对自己的电影的信心,但是对一帮评委没有什么信心啊。
不过从现场的反馈来看,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影片是在电影节的第三天,才安排上映的。之后以一天两个场次的节奏,在下午、晚上安排放映。
可能是卡尔的影响力。
当然,周牧却觉得,这是电影的魅力。
反正每天的两个场次,不仅是座位爆满了,连走廊通道也添加了椅子,还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