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是用猪骨头炖了整整一夜的浓汤,做的美味猪骨汤。主食则是白面加黍面做成的馒头。
每桌八素四荤一浓汤,这样的宴席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有些菜,是大家见都没见过的,食材虽然简单,做出来的却异常美味。吃过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有跟柳氏素来交好的妇人,偷偷向她取经,怎么能把萝卜白菜做出这么多花样,味道还这么好。柳氏颇为自豪地看了女儿一眼,道:“这些花样,大部分都是草儿想出来的。她在旁边指点,我和大嫂做出来的。”
村里人都知道柳氏的二女儿余小草,自从夏天撞破头后,把以前许多事都忘了,却没想到失去记忆的她,竟更伶俐了,在做饭上也很有天分。便忍不住一夸再夸。
李氏踩着饭点过来的,先是充满酸意地打量着焕然一新的老宅,嘴里说着酸话:“我们可没二弟妹这么有福气,一家人独门独院,住这么大的房子……”
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就连村里跟柳氏关系好的几个姐妹,也早早过来帮忙。余彩蝶不顾母亲张氏的叫骂,也过来洗菜摘菜,帮着借碗筷,忙得不亦乐乎。
李氏倒好,连饭菜也不帮着端,拉着儿子捡了一桌,一屁股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跟饿了八辈子似的,筷子耍得飞快,专捡着肉菜往自己和儿子的碗里扒拉。同桌的乡邻,看着她不住地摇头。
宴席整整开了十桌,柳氏准备的菜非常充足,每样都剩了好些。李氏吃饱喝足之后,也不急着离开,袖着手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般来说,剩菜都是让帮厨的人,每人分一些回去。
李氏倒好,做饭收拾碗盘的时候找不到她,分剩菜的时候,却舔着脸挤了过去:“二弟妹啊,这菜剩了这么多,你们也吃不完,分点给我带回去。让娘和三弟也尝尝你这手艺……”
“大山嫂子,没分家的时候,你们又不是没吃过大海嫂子做的饭。这才几天功夫,就想念嫂子的手艺了?”
余家隔壁的海星媳妇是个快言快语的,她跟柳氏关系比较好,两人经常一起捡柴割猪草,还不时向柳氏请教绣活。此时,她面露讥讽话里有话地道。
李氏假装没听见,找了一个洗好的汤盆,埋头往里面装菜。她刁着呢,专捡着兔肉和鸡块这样的肉菜装,剩下的肉菜几乎被她分去一半。捧着满得好像小山一样的汤盆,她贪婪地往锅里看了一眼,依依不舍地扭着肥硕的腰离开了。
黑子听到娘的呼喊,从后院窜出来,手里拎着一只捆着翅膀的小野鸡,厚着脸皮道:“二婶,你们后院还剩了两只兔子和一只野鸡,分一只给我带回去呗。我都一个多月没尝过肉味了!”
余小草气乐了:刚刚谁自己一个人就扒了半盘鸡块的?方才的兔子肉鸡肉都吃到狗肚子去了?
柳氏也清楚这母子俩的德性,懒得跟他们计较,只想着赶紧把这俩瘟神送走。帮忙的妇人们,都纷纷摇头。余海瘸着一条腿,柳氏又干不得重活,几个孩子还小,身为大伯娘的李氏,不说帮着些,还好意思来打秋风。有这样的亲戚,柳氏也够倒霉的。
送走几个帮忙的,姚氏见天色尚早,也跟大媳妇一起离开了。晚上,余小草姐弟三个挤在爹娘的炕上,一家人算着最近的开销。
“盖房子虽说人工和料钱,要不了多少,不过门窗家具什么的,就用去了五两银子。盖房子辛苦,大家都是自带干粮来的,小草提议中午加一个馒头和一碗稀饭,馒头是白面和着黍面或者番薯粉做的,买各类面粉,又花去了近一两银子。”盖房子的时候,余海腿脚不便,一直都呆在余家,柳氏便把开销算给他听。
余海摸了摸小草的脑袋,笑着道:“草儿做的对,咱们银子虽然不宽敞,人家来帮忙,却不能让饿着肚子干活。村里家家油水少,早上吃的粗面饼子,中午早就消耗光了,是该加一餐。我听老李哥夸咱们家实诚,馒头掺了一半白面,他每天都多带一块豆饼,馒头舍不得吃,拿回去给孩子们解馋呢!”
东山村是个靠海的小渔村,村里大多靠打渔为生,周围都是沙土地,只能种些不挑地的农作物。大多数人家,都是吃豆面薯粉和黍面这样的粗粮,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舍得买些白面回来。掺了一半白面的馒头,在大家眼里都成了好东西。
柳氏看着越来越伶俐的二女儿,笑了笑继续道:“今天的宴请,大部分的肉菜都是赵大哥送来的,割猪肉花了三百多文,买面买菜,加起来又是近一两银子。原本的十二两,还剩下五两多。”
余海想了想,道:“你娘家过得也不宽裕,送过来的十两银子,也是东拼西借凑来的。咱们可不能让二老替咱们背债。剩下的五两银子,明天找人给岳母捎回去。咱们的日子苦点没关系,可不能再拖累岳母一家了。”
这才是一家人嘛,有需要的时候,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