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的没错,到了第二天,东娘便到了太子府。
此刻太子已经知晓了东娘不会走,但却没有明白东娘的来意。
“我此番来,主要就是为了告诉你,我们要准备战争了。”东娘的话说的很简短。
太子的神情立刻郑重了起来,看来昨天父皇的话却是,其实是在提醒他,他的感觉也是对的。
“现在就要准备吗?”太子问。
东娘摇了摇头,说:“不需要大规模的准备,目前我打算先从小的国家开始,那些大的国家,等秋收了以后再说。”
太子有些不解,便问:“都说以一儆百,为什么不先从大的国家开始呢?”
东娘笑了笑,说道:“你知道打起仗来,谁最害怕吗?并不是皇帝,也不是那些大臣,而是平民百姓,一旦发动战争,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只有逃跑,如果都逃跑了,那田里的庄稼谁来收?小的国家,他们的粮食影响不到我们,如果现在,开始跟大一些的国家打仗,损失一季的粮食,太子你不心疼吗?”
听东娘把话说完,太子看她的眼神,又多了一丝敬佩。
太子心想,父皇千方百计的把他俩留下,确实是对的。
东娘望着眼前的果盘,并没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拿了一个枇杷,在手里玩来玩去,接着问太子:“学武堂的那帮孩子怎么样了?”
灭秦的那一场战争,学堂的孩子们一个也没有参加,起初,太子没有想到那场战争的声势会那么浩大,以至于在秦国灭掉以后,太子着实后悔了一段时间,觉得让这帮孩子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所以在以后教育起他们来,那些师傅更加刻苦。
除了空如也的那个宝贝徒弟,也确实有一部分是拔尖的。
太子把学武堂的情况向东娘都说了一遍。
东娘点了点头,说:“看来真的收到效果了,这几天你就安排下去,找一些机灵的孩子,到各个国家去,只要是周边的一个也不许落下,让他们打听一些消息,以后总用得着。”
太子答应了,说:“这件事情,我马上着人去办。”
东娘却说:“时间虽然紧急,但是一定要交代好他们,该说的一点都不能落下。”
太子又郑重的点了点头。
太子想问,为何这么着急的发动战争?以前从东娘嘴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一层意思呀?
看出了太子眼里的疑惑,东娘解释道:“我既然已经答应了皇帝,就要做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况且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随后,东娘又说:“你肯定在疑惑,皇帝是用什么条件把我留下来的,对不对?是那一个水泉,你听说过吗?”
太子没有想到东娘会问起泉水的这个事情,关于这个泉水,他小时候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并没有真的见到过。
于是,太子如实回答道:“东娘,关于这个泉水,我也只是在小时候听一个僧人,对着父皇说过,并没有亲眼见过,说是这个种泉水能满足人们的愿望,是一个神泉,你要找那个神泉吗?”
东娘点了点头。
太子明白了,原来,父皇是用这个神泉作为条件,才把东娘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