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贵妃薨后,皇帝下旨追封慈瑶皇贵妃,宫中停灵七天,以皇后礼下葬,给足了脸面。同时亡的五王爷,也会追封为献怀太子,生前没得到的,死后都得到了。
十三王爷因为没去探望兄弟,也挨罚了,虽然是因为马车忽然翻车,滚落在地,受了伤,所以没能去,但还是被昭帝斥责道:纵然是全身瘫痪,也该是被抬着去看望。
然后就被剥夺了一切的职责,还被降为郡王。
由此可见,昭帝心中的不平,他罢朝三日,这三日,东娘都陪着。
虽然早就有心里准备,可是一下子没了两个人,他终究是受不了,病榻上缠绵了好几天。东娘在床边端茶倒水,不免有些心疼,十分的殷切,因为小心的照顾,身子自然有了回转,三日之后,已经能坐起来了。
这些日子,东娘一面忙活着前朝的事情,下了朝又要围着昭帝转悠,人几乎是眼见着瘦了下去,黑眼圈纵然用粉底掩饰,也看的真切。
昭帝坐在床边,柔声道:“好了,你忙前忙后,也是累了,你那几个兄弟都陆续进宫侍疾,有人照顾朕的,你去休息吧。”
东娘坚持的摇头:“儿臣不累,能在父皇多待一会儿也是好的。”
昭帝眼神柔和,仿佛能荡漾出波痕,他沉默了一刻,有些哀伤的说道:“其实,朕想追封瑶儿为皇后,可是朕想死后,只与你母亲合葬。”
东娘看得出来,这对母子对于昭帝的重要性。她不知道怎么接话,岔开话题道:“身后的事情还早着呢。父皇一定能长命百岁。”
“不。”昭帝轻轻一笑,用一种带着岁月痕迹的苍老声音说道:“朕的朝霞去了,翠妃走了,瑶儿走了,朕身边的老人,都走了。就剩下朕一个人了。”
东娘脱口而出:“还有皇后呢。”说完之后,她发觉自己说错了话,皇后被幽禁了那么久,明显就是被遗弃的人,甚至似乎和自己母亲有关系,无论如何,都不该提及。
昭帝眯了眯眼睛,并没有动怒,反而是语气有些自嘲的说:“是啊,还有她。”他觉得有些荒唐,到最后,活到最后的人竟然是她。自己身边最后的人,竟然是她。往昔从眼中一闪而过,他的声音冰冷而沙哑:“朕与皇后,生死不见。朕有一日去了,只与你母亲合葬,至于她,单开一墓穴,后陵没有她,妃陵也没有。朕的身边,没有她。”
东娘应声道是,对于那段过往有些在意,但她没有追问,服侍着昭帝喝药之后,见他困倦沉睡便离开了。
刚一出宫门,就遇见了出来侍疾的静昭仪。
静昭仪率先行礼:“见过珍元公主。”
东娘回了一礼:“静娘娘。”她对九王爷很有好感,因此对静昭仪也很尊敬。
她仔细的打量了东娘一眼,轻声询问道:“殿下是从陛下那出来的?”
“父皇睡了,静娘娘在边上坐坐就好了。”东娘点了点头,想到了什么,补充了一句:“静娘娘多辛苦一些,来为父皇侍疾吧,父皇总是感叹,身边的老人都走了差不多。静娘娘也是父皇身边的老人了吧。”
静昭仪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陛下十三岁大婚,陛下二十二岁那年,我入东宫侍奉。若说早,其实并不是很早,不过,我入宫的时间,的确是比元一皇后早。”她微笑着说道:“殿下和皇后长的真像。”
东娘摸了摸脸,虽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听说,但她真的不知道,有多相似。
静昭仪嘴角的微笑,忽然上扬的有些诡异,轻声说道:“殿下还有半个月便要册封储君,按着规矩,要给陛下和嫡母请安,可别忘了去给皇后娘娘请安。”
东娘一顿,静昭仪已经离开了,她望着对方的背影,有些发怔。
而快步离开的静昭仪,是因为控制不住脸颊上的泪水,她捏着身边嬷嬷的手,哽咽道:“你看见了么?那是姐姐的女儿,已经有机会荣登大宝了。姐姐的东西,那群女人一丁点都抢不去。”她从容地抹去眼泪,毒怨的说道:“真应该让皇后好好看看,让她仔仔细细的看看珍元,那像姐姐,又像陛下的脸蛋。”
她的脚步越走越快,推开门,已经是温婉的样子。
另一边,东娘虽然不解,却没有深思,因为事情接踵而来,比如说,来朝拜的各个族群。
大秦,突厥,鲜卑,甚至连蜀中都来人了。不过前去接待的是四王爷,而不是东娘,如今立储的日子越发的逼近,她正在学习那繁琐的过程。
这日天空澄清,是钦天司算好的黄道吉日。
早早的,宫廷便忙碌了起来。
此时是册立储君的前一日,每个人都一丝不苟,这是大日子,要是谁出了什么差错,被纠仪官弹骇,轻则丢掉乌纱帽,重则有性命之忧。
梁九功一身新制的大总管的红衫龙纹太监服饰,在奉天殿内,陈设御座香案,御座前的大殿正中,已经安放好宫中特制的诏书案、册案、宝案。
这并非是正事,只是排练而已。
东娘一面吐槽这还有彩排,一面只能配合。
梁九功不停的讲解,比如,授册宝官站在皇太女东边,西向侍立;读册宝官站在授册宝官北,西向侍立;捧进册宝官站在读册宝官南,西向侍立;受册宝官内使二人,站在皇太子西……
东娘听的头大,好不容易结束了以后,翌日清晨时分,金吾卫威风凛凛地排列在午门外东西两侧,这其中,还有不少熟人。
领头的是魏然,此人也很有本事,爬的较为快,而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和太女并肩作战。此时的他满面严肃,看上去十分的英武。
其他人也皆是如此,奉天门外的旗猎嗖嗖,仪仗森严。
文楼、武楼南安放好礼仪车格。典牧官在车格南陈设仗马,在奉天门外依序排列经过严格训练的虎豹。甚至还有礼乐跟随,浩大的仪仗队将册宝送至东宫,迎候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