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乘坐的小型飞船外形酷似子弹头,长度十米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细长的翅膀处在收拢状态,进入大气层后会自动展开,起到稳定飞船状态的作用。
飞船内部三排座椅,每排两个,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旋转,或者调整为躺平模式,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很不错,曾凡觉得可以借鉴,以后在飞碟里面也加上。
最前方两个座椅是驾驶位,前面都可以弹出方向舵和加速减速档杆,体验操纵乐趣,不分主副驾驶,两个位置都可以体验,但是只有一个人能操控飞船。
飞船的最高权限是智能程序,在判断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随时接管飞船,故意危险驾驶的人将丧失操作权限。
他们的飞船编号是零五六一九七,前面三位数是城市编号,后面三位数是飞船编号,这艘飞船他们可以一直使用,直到离开孤云星为止。
为了方便称呼,曾凡给飞船起名小七,飞船可以语音控制,智能系统也能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曾凡坐在最前排左侧驾驶位,曾小一坐在同一排,她也想体验驾驶,薛燕只好坐在后排了。
飞船从专用通道离开了足球城,沿着一条弧形轨道反向加速,向着孤云星靠近过去,进入大气层整个过程完全由飞船自动驾驶,不允许人为操控。
“小一,进入大气层后由你驾驶,你想好咱们先去哪了吗?”曾凡靠在座位上问。
“我要先环球飞行几圈,从空中游览一遍,再决定去哪里!”曾小一回答道。
飞船的尾部安装有两台聚变发动机,既可以转换为电能,也可以喷射带电离子提供直接的动力,地球上仍然遥不可及的技术,在这里已经普及到了小型飞船上,成了最普遍的能量来源。
在孤云星驾驶各种飞船都不需要驾照,所有驾驶工具都有自动驾驶系统,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学习起来都很快,不用担心会出问题。
同步轨道距离孤云星地表九万多公里,飞船并不能直接飞过去,仍然需要经历多次变轨,逐步降低所在轨道,最终选择合适地点进入大气层内部,实际飞行距离要长的多。
尽管飞船上面安装了先进的发动机,仍然不能违背物理规则,返回星球表面的过程与地球差别不大。
孤云星的逃逸速度比地球略高,每秒十九点五公里,飞船的返回的速度不能超过这个速度,还要逐步减速,进入密集大气层后速度越高,产生的过载和温度都会越高,飞船的速度要降低到一定水平,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才能确保内部人员的安全。
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变轨飞行,飞船终于降低到距离星球表面二百公里的高度,他们三个的座椅自动调整后倾角度,同时从靠背两侧伸出护具将他们的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全部固定住。
几分钟后,飞船再次减速,高度已经降低到了一百五十公里,孤云星直径是地球一点五倍,这里的大气层也比地球更浓厚,一百五十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已经能对飞船产生巨大的阻力了。
不过,他们的飞船速度已经提前降到了合理范围内,产生的实际过载并不太大,曾凡和薛燕的体质本来就强于常人,并没有感到预想中难以忍受的过载压力。
又过了十分钟,飞船高度已经降低到五十公里以内,两侧的翅膀自动打开,他们的全身束缚解除,座椅恢复到原先的姿态。
曾小一的座位前面自动弹出了驾驶装置,一个方向舵,一个小小的速度档杆,集成了加速减速的功能,此外没有其他可调节的装置,手动驾驶只需要操作方向和速度就够了,其他的都由飞船自动完成。
飞船已经进入到气流比较稳定的平流层底部,最适宜环球飞行的高度,飞船的速度也从每秒钟几公里降低到了每秒钟不足一公里,稳定在每秒钟九百米左右,现在的操作不需要加速,只需要操控方向就行了。
透过悬窗可以看到下方是漫无边际的大片森林,孤云星表面并没有大面积的海洋,但是有遍布全球的草原森林,各种绿色植物,穿插其中的江河湖泊。
大小湖泊的总面积加起来也没有星球表面的十分之一,在赤道周边,有几个面积一般的咸水湖,最大的面积也不足一万平方公里,叫做海实在有点夸大其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