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北缅王的处境
养心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王后李婉蓉神色憔悴,双眼红肿,坐在龙床左边。
她双手紧紧抓住吴珏那瘦如鸡爪的右手,仿佛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将丈夫从死神的手中夺回。
她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戚,颤抖着说道:“大王,你一定要挺住啊!太子这时不在宫中,如今这局势动荡不安,你千万不能走啊。你一向对太子钟爱有加,他是您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您必须要等太子回宫了才能走啊。”
她的话语中饱含着深情与担忧,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吴珏的手背上。
贵妃莫嫣更是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她双腿跪坐在龙床里侧,身子因过度悲伤而不停地颤抖。
她双手紧握北缅王的左手,仿佛那是她在这世间最后的依靠。她的哭声撕心裂肺,痛声悲语道:“大王保重啊!您平日对臣妾恩重如山,臣妾无以为报。如今您若走了,可让臣妾怎么活啊?往后这漫长的岁月,臣妾该如何独自面对这深宫的寂寞与凄凉啊?”她的哭声在寂静的养心殿内回荡,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龙床下,各宫院妃嫔跪满一地,她们身着素色衣衫,面容哀戚。
嘤嘤噎噎的哭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悲伤的海洋。
有的妃嫔用手帕掩面,轻声抽泣;有的则不顾仪态,放声大哭,泪水湿透了衣衫。
她们的哭声或高或低,或急或缓,却都传达着对北缅王的不舍与悲痛。在这深宫之中,她们的命运与北缅王紧紧相连,此刻,她们仿佛预感到了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无助。
养心殿外,同样跪满了人。
王爷们神情肃穆,虽竭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但眼神中仍难掩忧虑;王子们面色凝重,有的低头沉思,似乎在思考着未来的局势;
公主和郡主们则依偎在一起,嘤嘤哭泣,柔弱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文武大臣们整齐地跪坐在地,大气都不敢出,每个人都低垂着头,神色恭敬而哀伤。
他们深知,此刻的北缅王生死未卜,王朝的命运也悬于一线,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他们只能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不知是福是祸的宣见,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整个王宫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与紧张的氛围之中,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只留下那无尽的哀伤在空气中蔓延。
在广袤无垠的南亚大陆北方,北缅吴氏所统治的国度,宛如一颗曾经璀璨耀眼的明珠,屹立于这片土地之上。
自第一代开国皇帝吴敌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以武建国,至今已然走过了二百八十三个春秋,王位也历经九代传承。
回溯往昔,开国皇帝吴敌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凭借着过人的谋略与勇猛的气势,扫平四方割据势力,建立起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北缅初现繁荣昌盛之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
此后的历代君主,大多也都励精图治,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使得北缅在这片大陆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时光流转,到了这一代君主吴玦即位,建元天佑之后,尽管他每日兢兢业业,心系国事,治国理政不敢有丝毫懈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王宫的琉璃瓦时,吴玦便已起身,在书房中审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夜晚,当明月高悬,万籁俱寂之时,他仍在与大臣们商讨国家大事,灯火常常彻夜通明。
但无奈国内多年积累的弊端早已根深蒂固,犹如顽疾一般难以根除。朝堂之内,文臣们拉帮结派,形成一个个朋党集团,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勾结、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疾苦。
在朝堂之上,他们表面上对皇帝恭敬有加,言辞恳切地讨论着治国方略,可私下里却各怀鬼胎,为了争夺权势不择手段。
而武将们则拥兵自重,手握重兵却不听从王廷的节制。
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内俨然成为了土皇帝,自行征兵、征税,甚至私自铸造兵器,扩充军备,随时都有可能凭借手中的兵力自立为王,另建他国。
这种内部分崩离析的局面,使得北缅朝廷的政令难以有效推行,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北缅外部的局势更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
东方,国力强盛的姜氏泰国紧邻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