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浦东,西侧沿江从南到北,形成了沪上的主要港区。
港区内,厂区、商业、生活区拥挤在一块,这里也是最早形成的浦东城市化区域。
但遗憾的是这里并没有形成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局面。
多年以来浦东的市政建设一直落后于浦西,道路狭隘,居住条件简陋,文化设施稀少,水陆交通极为不便。
在倪同志的带领下,林朝阳一行人来到了东昌路。
这里是浦东地区最繁荣的商业街,被沪上人民戏称为浦东的南京路,与之成丁字形相交的一条叫烂泥渡路。
烂泥渡路大约四五米宽,一旦雨天,水漫泥路。
“……那边的煤码头,早年间码头工人大多来自苏北农村,逃荒到浦东,在烂泥渡搭起简棚作为挡风避雨的居所。
所以沪上有句俗语,叫‘若要苦,来到杨树浦,再要苦,来到烂泥渡。
’
这边的人都习惯管去浦西叫到‘沪上’去,因为浦东不是沪上,是乡下。”
倪同志在介绍情况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
林朝阳却笑着说道:“你们这是以浦西人民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是以我的眼光来看,这里的情况可要比全国90%的地级市强多了。”
刚才倪同志介绍了一些浦东详细情况,以他们现在陆家嘴为例,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9个大型央企和沪上重点企业,还有14个码头仓库,250多家小型企业商店。
如此密集的工商业,说这里欠发达,也只有沪上人民能同意了。
倪同志苦笑道:“对比金桥、外高桥那些以农田为主的区域,陆家嘴这边的条件确实要好很多。
不过我们现在要搞开发,这些原本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要搞开发,动迁是大难题。
陆家嘴人口、建筑、企业众多,未来的动迁任务异常艰巨。
半天时间对于要考察浦东而言太过短暂了,出于谨慎和热情,沪上方面为林朝阳一行人安排了好几天的行程。
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对现在的浦东有个更清晰、全面的认知,坚定投资信心。
可林朝阳夫妻俩却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在浦东逛了一下午,第二天一早倪同志再次出现在新锦江饭店楼下,打算邀请他们继续去考察,夫妻俩却拉着倪同志说:
“咱们来谈谈投资的事吧!”
倪同志:嗯?
林朝阳夫妻俩不按常理出牌,但倪同志好歹是见过大世面的,在最初的惊讶过后立刻淡定下来。
如果沪上是想让林朝阳夫妻俩来买地直接搞开发,夫妻俩还真不一定会投资,因为地产确实不在他们经营的产业范围内。
但为了开发浦东,沪上创新性提出以地皮入股,与外资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共同进行联合开发的模式。
说白了,就是一方出地、一方出钱,双方共同经营,但是是以国资为主。
对于专门从事地产行业的商人来说,这样的策略不太友好,但对于林朝阳夫妻俩来说却是刚刚好。
倪同志又将夫妻俩请上41层的旋转餐厅,指着浦东地图上黄浦江最中心的那道湾。
“我们打算在这里拿出一块24公顷的土地进行开发,两位觉得如何?”
陶玉书微不可察的颔首,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块位置算是浦东和陆家嘴地区最精华的位置了,而且也是距离浦西最近的,拿出这块地足以证明沪上的诚意。
林朝阳看着这块地心里则更加感慨,陶玉书不明白这块地的含量,他却知道。
这不就是后世沿江而建的富都世界嘛!
说富都世界很多人没概念,隔着一条黄浦江,它的对岸就是大名鼎鼎的外滩。
介绍了地块的情况,倪同志又介绍了这次的合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