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上的镯子样式不同,但花纹繁复,有一个竟然是两层镂空笼绿松石石珠的,拿起来晃动两下,还能听到清脆的声音。
见她是真的喜欢,元德心道,他也好跟殿下回话了。
晚上赵祈来的时候,孟初已经戴在手腕上,凑在烛台边,看镯子里绿松石的花纹。
“你肤色白,戴这些重色的首饰,看着倒不沉闷。”
“我舅舅曾送给我一块绿松石,让我打了首饰用,可惜拿给弟弟玩,之后便找不见了。”
当时孟止才两三岁,她就怕他是咽了下去,偏偏娘又不在家,急得她自己带着小丫鬟就出去找大夫。
赵祈以为她提弟弟是想说别的,就宽慰她道:“放心,你弟弟的事,我已经让人去找了。”
孟初奇怪的看他一眼,“我弟弟什么事?”
她想起来,“殿下是说他去书院的事?他不想去便不去吧,本就是在乡下习惯自己埋头学的,他不愿意也不用勉强,年纪还小不着急,等考上童生再说吧。”
“……”
赵祈犹豫了,栖栖不会不知道吧?孟家没来信跟她说?
一见他反而沉默了,孟初有些反应过来,“他出事了?”
孟止能出什么事,他在京都不认识几个人,天天在家里不出门,一定是有人欺负他了。
孟初一拍桌子,没好全的手腕冷不丁抽痛了一下,瞬间气势全无。
赵祈见她着急,便把事情春秋笔法了一番。
“孟止偶然结识了侯阁老家的嫡孙,两人一见如故。”
孟夫人把他锁院子里,没想到夜里翻墙出来了,不知他怎么躲过了巡查的小兵,藏在得了恩典,可在夜间出去求药的侯小公子的马车里。
侯小公子发现孟止也没声张,还拿了小厮的衣服给他,一起玩了两天。
“两人都觉得京都里风景寻常,便准备出去游历。”
据侯小公子的侍从说,是孟止一直在忽悠侯小公子出去。
“本是说要到京都城外的庄子上看看,但让侍从买个零嘴的功夫,他俩就自己驾着马车出城了。”
应该还是孟止所为,侯小公子就不会驾马。
孟初听明白了,意思便是她那个面上老老实实,不善言辞的弟弟,拐了侯阁老的小孙子,两个人离家出走了?
连赵祈都记住他名字了,可想而知事情闹得多大!
她克制自己想亲自去抓孟止的想法,“有他们消息了没有?”
“令尊他们先去了孟老夫人那,但孟止应该没往那个方向去。”
孟初简直想冷笑了,“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了再想出来就做他的春秋大梦吧。”
赵祈曾经一直觉得自家兄弟是最不让人省心的,太子暂且不说,二哥暗地里不知养了多少幕僚帮他出谋划策,老三跟着他性子也越变越古怪,老四一天天自以为聪明,干的都是蠢事,老五就更不用提了,呵呵。
后面那几个没出宫的弟弟们在上书房更是闹得不行。
但没想到孟初家中的弟弟,更是不得了,走前竟然记得顺走路引,还能让一向对人不亲近的侯小公子,抛下自己的侍从跟他走,几天了也只查到他们往北去了,还没拦住人,从某方面来说,孟止实在聪慧,他如今才十二岁,以后定然是个人才。
“也是当时书院的事欠了考虑,不知他无意仕途,这才让孟止和孟夫人闹了不愉快,引出此事。”
孟初实在是忍无可忍:“他竟然还不想读书?还敢和我娘顶嘴?”
第44章他又生什么气?可千万不要像孟止,像……
自知道孟止离家出走,孟初心就没放下过。
这里可不像前世,有钱哪里都能到,何况如今寒意袭来,吃喝都是个问题,听说侯小公子身体还不大康健,万一驾马出了差错,马受了惊翻倒,车舆里的人都得断胳膊断腿。
“照他们的方向,各个州府爷都安排好人了,侯阁老府里也派了人手,不会有事的。”
赵祈抬手给她端了盏金银花茶,消消火气。
“侯阁老府里……”
孟初都不好意思继续说,干脆接过茶盏,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