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了解佛教,也是待在西藏的那八年时间里,对佛教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受到很大的教益。
我们银匠,将佛教文化与银器工艺创作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银器精品。
长期从事银器制作,不仅是手工艺錾刻上的成就,还有对文化、人生高度的认识。
师傅经常教导我们这些徒弟:感恩和担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传统美德,只有懂得感恩和担当的人才能不断前进,才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尹德芳对西藏藏族同胞喜欢用银器盛酒有所耳闻。
西藏人使用银壶历史悠久,有多种原因。
其一,养生功能,银壶释放的银离子能够削弱病菌体内的酵素活性,同时还有净化水质的功效和补充人体所需的银元素。
其二,文化和传统,银壶不仅是日常用品,还是一种象征着富贵和身份的标志,也有装饰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
其三,就是实用功能,使用银壶,特别适合这个地区的特殊气候。
在西藏,有这样一句谚语:“山羊见柳,藏族见酒。”
有酒必有壶,而且所用之壶还必须是银壶。
藏族人之于酒,如同我们之于茶。
藏族人天天不离酒,家家户户必会酿酒。
酿酒就离不开各种酒器,饮酒也离不开酒器。
藏族人外出有带酒的习惯,尤其在节日、春耕、开镰和粮食入仓的时候,酒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容器。
酒赋予藏族同胞浓烈的情感,他们热情大方且豪放。
他们喜欢聚集在一起,开怀畅饮,连耕牛都有一杯酒。
失意时,也是用这苦酒入喉入心,然后怅然长歌兼舞蹈。
藏人用的酒具,包含着藏民族独特的手工艺和生活美学。
一壶酒,一碗酒,一杯酒里,都是微缩的人生和江湖,蕴藏着藏族人内心深处最为常见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藏人喜欢纯银打造的银壶,壶身通常圆鼓暗刻花纹,几何和瑞兽图腾,提梁高悬,壶盖提钮作四棱圆柱型,材质精良,大气端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由此可以窥见浓郁的藏族文化和贵族的奢华与高贵。
在一年一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银器专卖会上,都可以觅得这些高档高端的银器踪迹。
尹德芳投身银壶制造事业,选对了路。
他既是传承古老的银壶制作技艺,也是传播一种银器文化。
二人吃完饭,没有吃完的菜,罗震廷师兄真的打了包。
然后二人一同来到尹德芳暂住的小旅馆。
尹德芳和师兄向小旅馆老板说明了为何要搬走。
小旅馆老板知道尹德芳来此学习银壶制造技艺后,老板也是一位大方而善解人意的老板,他二话没说就退了尹德芳的押金,并鼓励尹德芳好好学习银壶手工艺。
还嘱咐尹德芳,学艺完成之后,回到浙江,帮他们好好宣传银都的各种银器和旅游以及这里的美食。
尹德芳高兴地答应旅馆老板。
然后顺利地取回自己的押金,就在当天下午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寸祖仁大师的银匠工坊里,开启了他再次学艺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