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山脉和路边的房屋,不停地往车屁股后面跑。
路面颠簸,温暖的心跟着小车一路颠簸。
半个小时后,出租车抵达小镇。
温暖付了钱,然后小车一溜烟开走了。
她还得沿着乡间山路走上一二十分钟,才能抵达福松涛的画院。
福松涛的画院之所以选择在山里,因为他喜欢大山的清静和环境优雅。
而且,这套院子是宋朝时建造的,徽派建筑风格。
青砖黛瓦马头墙。
这是搞绘画艺术的福松涛看中这套院子的重要原因。
这套院子,有徽州古居民的“四水归堂”
。
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与山川、河流、田地、道路,风的走向和声音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徽派建筑整体上的优雅,和谐,田园生活的温馨和惬意诸多要素。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画院和周围的环境都是一幅完美的山水水墨画。
这里的一切景致,吸取天地万物之精华,融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任何一个喜欢山水田园的诗人,作家或者画家,艺术家需要的全部要素都在这里。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似乎诗歌的一切要素,这里全都有。
福松涛是一个有理想有温度的画家,他很喜欢这两句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因此,热爱艺术的他选择到这里定居,并且有长期居住下来的打算。
如果哪一天赚到足够的钱,他要把这套院子购买下来。
温暖看了一下腕表,凌晨三点钟。
天黑得很,她有些害怕。
但是,她一想到能早点见到福松涛,什么都不害怕了。
福松涛的画院她来过很多次,这条山路,她比较熟悉。
她从袋子里拿出手电筒,提着大包小包的福建特产,摸黑往山上走。
虽然走得磕磕绊绊,她走得极快,走路都带风。
提着大包小包东西,温暖满头大汗。
她站在在一个小山坡上眺望福松涛的画院。
当她看到福松涛硕大的画院黑乎乎的模糊的轮廓的时候,她加快了脚步,几乎是一路小跑。
很快,温暖就跑到画院的大门口,大门口的柴扉紧闭,灯火不再。
福松涛养的一条黄白相间的大黄狗,听到外面有人来拜访,发出严厉的警告:
“汪,汪,汪!”
温暖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和她小时候学的课文特别应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