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八,许松槐的孙女许小珍出阁。
许靖姚对许松槐这个热心又护短的小老头是真心喜欢。
他的孙女出阁,自然要捧个场子。
许小珍要嫁的是镇上一家开馄饨铺子老板的儿子。
那家馄饨店她还去吃过,味道很不错,顾客挺多,老板人也实诚。
夫妻俩就一儿一女。
儿子似乎在县城做学徒,具体做什么许靖姚没问过。
嫁到这样的人家,大富大贵不行,衣食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想着许松槐对自家姐妹的维护,她花了十五两银子,在镇上给许珍儿订了一整套样式精美的银饰头面。
还给买一匹上好的细棉布,一匹颜色鲜亮的绸面布,当成添妆礼拿了过去。
二丫和小小也跟着去了。
许二丫和许小珍这个堂姐关系很好。
以前经常和她一起到山上耙松毛。
她年纪小,搞不动的时候都是堂姐帮忙。
现在堂姐马上要出阁了,她自然要去和她说说话。
许小小则是因为好奇想凑热闹。
许珍儿和其母何氏将姐妹仨迎了进去。
“何婶,小珍姐马上就要出阁了,这是我们姐妹几个的添妆礼。”
何氏看着那个带有本镇银楼记号的精美首饰盒,以及两匹布,不由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就要推拒:“大侄女,这使不得。”
一般来说,她们这年纪的小姑娘来添妆。
也就是自已绣的手帕,或者一两朵珠花。
结果许靖姚送来了一整套银饰的首饰。
因为单根的簪或者钗,是没有这种盒子的。
除了一套首饰,还有两匹好布。
这份礼对一般的庄户人家来说太重了。
一般人家嫁个闺女都给不起这一半重的嫁妆。
他们家在村里算是过得不错的,自家男人得力,家里还有辆牛车。
老爷子每天赶车都有几十文的收益。
闺女又是嫁的镇上开铺子的。
何氏夫妻想给女儿多挣些面子,才备了十几抬嫁妆。
除了箱笼柜子什么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备了一套,四床被子,四双鞋袜,外加两匹细棉布。
头面也就备了两支银钗,一个空心的银镯,共计费了三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