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
从此,他记住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
机会来了,借得东风也扬帆
一个善借者,总能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这是本事。对于这些人来讲,做任何事情,都巧借他人之力,缓己燃眉之急。这是抓住机会的关键。
善借才能善得。借什么?自然是借势发挥,成全己事。借势发挥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这种平衡术实则离不开借势术。
唐代身为宰相的房玄龄在监修国史的时候通过观察李世民的种种变化并随之借势发挥,使得各部分的资源,都有利于修史这一大事。
正因为房玄龄的处心积虑,善为借势,才使得朝堂之上多清明干练之人,朝中政事顺畅执行,房玄龄之功不可灭,这也是后世称其为贤相的原因所在。房玄龄功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他监修国史期间,尽量直书其事,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基本可信的历史资料。难怪历代史书上说,房玄龄为人处世,外甚平静,内则用心,乃是用借势之道而成事。
一个“借”字,奥妙无穷,但它仅属于智者,而不属于愚者。智愚之别往往就体现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点上,“借”为其一。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你离乡背井,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不知何处才是落脚之地,就在你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心人替你指点迷津,解决了你的难题。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已久或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老板创业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底,巩固势力。但也有一旦接班人羽翼丰盈之后,立刻另筑它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自古至今屡见不鲜。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寻找“贵人”以下是必须谨记的。
(1)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要因为别人的权势,而琵琶犹抱,另搭顺风车。
(2)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弟子为他做牛做马,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好处,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3)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遮掩过去的踪迹,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一脚踢开照顾过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大骂“忘恩负义”,可千万别做这种傻事!
机会来了,只要值得就冒险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冒险。那些希望一生宁静、平安的人不敢冒险,也不会冒险,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
不冒点风险,哪来出人头地的机会呢?很多时候,成功的机会是同风险叠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得冒一点风险,否则,就会丧失许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的人。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冒险总比墨守成规让你更有机会出头。
犹太人最推崇什么样的商人呢?调查表明,他们对敢于做出惊人的投资策略的商人最为崇拜,因为这些人最能反映犹太民族“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水平,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地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就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的脑子中的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但就像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铁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仍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散、合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了。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
摩根的高价购买铁路策略,有人称之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威力之处。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资,不是投机,而是为了促进铁路发展。这次之所以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出于他并不想靠这次投资获利。另外,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变成空谈。只为此,他就值得一搏。摩根对铁路的这次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从开发的初始阶段,转入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思想。他的成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华尔街则更是如此,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的仿效对象,至今还影响广泛。
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天地,转变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华尔街后来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贡献当然首屈一指。
通过摩根,我们发现,犹太人在投资方面充满着风险与机会,他们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公司里,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锻炼和展现出来。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他得到的奖赏不是成功,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敢于冒险,是挑战成功的第一步,敢冒最大风险的人,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才能在众多的员工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机会来了,要有和时间赛跑意识
珍惜了时间,你就珍惜了一切,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你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