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景嫔可有想过后果,万一准噶尔认为大清不愿意和亲,发起战争,届时大清该如何自处?”
余莺儿惊慌道:“臣妾一妇道人家,不懂那些,听皇后娘娘所言,咱们大清对准噶尔是一点威胁力都没有,只是晚点下嫁公主,他们便会发起战争。”
“如果是这样的话,皇上,您还是早些将公主下嫁过去吧,切莫因臣妾的胡言乱语让准噶尔有借口发起战事,给大清百姓带来苦难。”
雍正的眼睛往宜修那边一扫,后者立即跪下:“皇上,臣妾绝无此意。”
雍正:“我大清国力强盛,不惧准噶尔,下嫁公主,不过是为了让边界的百姓能免受战乱之苦。”
“十日内下嫁公主确实快了些,依景嫔所言,慎重些为好。”
宜修勉力维持自已皇后的体面:“皇上说的是,不知皇上准备何时下嫁朝瑰公主?”
雍正:“时间定在三个月后,朕会告诉准噶尔使臣,公主下嫁礼节繁重,需要多些时间。”
准噶尔大汗六十多岁了,三个月后尸骨都被虫子啃食完了,是注定无法娶到朝瑰公主的。
想要维持和亲,只能是准噶尔的新任大汗亲自来。
不管如何,新上任的大汗总比老大汗年富力强,朝瑰公主嫁过去能在正妻的位置上坐好多年,不至于那么快从正妻变成小妾。
一两个月后,准噶尔传来了大汗过世的消息。
新大汗与嫡妻情深似海,不愿意贬嫡妻为妾室,放弃了和亲的想法,顺便送上了大堆赔礼。
雍正过来承乾宫时还说起了这事。
雍正:“幸好朕当时听了莺儿之言,没有立即下嫁公主,否则就白白赔上一位公主。”
准噶尔的风俗有父死子继,有兄终弟及。
不管是谁接手上一位大汗的妻妾,他们都将变成妾室。
妾室不管在哪里,说话都没什么份量。
余莺儿故作不知的问道:“皇上,准噶尔内部这么乱吗?那大汗是怎么没的?”
雍正:“老大汗六十多岁了,已知天命。”
余莺儿担忧道:“皇上,准噶尔老大汗都六十多岁了,怎么还有胆子求娶我们大清十多岁的公主?难道我们大清真的打不过准噶尔吗?”
内心想法‘和亲是结两国之好,最起码也得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他一个六十多岁快要死的人胆敢来求娶十来岁的公主,分明是不将大清放在眼里。’
‘皇上没有让准噶尔换个和亲人选,反而同意了,当时还准备在十天内将公主嫁过去,生怕晚一点,准噶尔就会发起战事,我们大清原来这么弱。’
她是宫女出身,对外事不应该清楚的,这样的无知正适合她的出身。
雍正的脸黑了下来,他会在余莺儿面前说起这事,是得了消息顺带感叹一番,没想到会让余莺儿对大清的国力产生怀疑。
他当时怎么没想过反对和亲或让准噶尔换个人选,反而定了十天内下嫁朝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