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型思维之拓宽思路之纵横思维法
纵横思维法,是指我们在思考问题之前,预先设计出一个由纵、横两根主轴构
成的框架,确立两组注意区域,用它们去考察特定的情景;反过来又用各种情况去
填充每一个注意区域。其总体效应是防止思维的混乱,并保证使思维的每一个侧
面都受到注意。
即在纵、横两个轴线上设计出相应的思维盒。
每一个盒子都把注意力汇聚到一个具体的任务上,把注意力引向一个又一个
区域。每注意一个区域时,只需考察该区域的特定情景或内容,比如横轴上的盒子
1,只需要我们考虑“目的”这一内容,而不注意其他盒子的内容;横轴上的盒子2则
要求我们注意“解答”(完成目的的手段、方式的选择)。纵轴上的几个盒子也是工
具性的,它帮助我们对横轴上的内容作纵深的思考,通过纵轴盒子的几个阶段性
思考,可以分别对横轴上的盒子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把注意力停留在特定的区域(盒
子)上,可以保证某一特定思维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通过纵横两轴的缜密思维获得
对问题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思考,从而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1926年,江苏北部闹蝗灾,徐光启忧国忧民,毅然决定去研究治蝗之策。他收
集了从春秋战国以来截止至明朝2000多年里有关蝗灾情况的记载。在浩如烟海的
资料中,他首先注意到:在110次的蝗灾中,发生在农历四月的有19次、发生在农历
五月的有26次、农历六月的31次、农历七月的有12次、其他月份总共只有9次。从而
他确定蝗灾大多数发生在夏秋炎热的季节,且以六月为最多。接着,他把注意力引
向发生蝗灾的地区上,他从史料中发现,蝗灾大多发生在“幽涿以南,长淮以北,表
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
江苏两省的北部),仅在元朝的百余年间,史书所记载的大约400多处受灾地中,
95%的地方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原因是这一地区湖?白、沼泽较多。根据上述“时间”、
“地点”、“原因”等问题的逐项思索和考察,徐光启得出了正确的治理对策。他把自
己的研究结果写成文章向群众宣传,并且还向皇帝呈递了《除蝗疏》。
达尔文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他首先确立需要注意的两组区域:生物
和环境,然后再看特定的情境,再将生物的特征与环境的特征相互比较,最后得出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条件的因果关系。
第一,不同类的生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常常具有相似的形态和构造。鲨鱼
属于鱼类、鱼龙属于爬行类、海豚属于哺乳类,它们是很不相同的动物。但是由于
都长期生活在水中且环境相同,所以它们的相貌也很相似,身体都是梭形,都有胸
鳍、背鳍和尾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