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改变人生的经典十句话 > 第5章 行动在拖拖拉拉与立即行动中抉择(第4页)

第5章 行动在拖拖拉拉与立即行动中抉择(第4页)

“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这就是有雄心成大事者的秘诀!

雄心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46、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人总是贪图享受,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性,因为享受不需要奋斗拼搏,没有谁生下来就愿意吃苦。

懒惰会使自己的生命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一生无所作为。懒惰的人总是会拖延他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闹钟响了,他会说:“让我再睡一会儿。”

事情来了,他会说:“等一会儿,明天再说。”

所以,有“野心”想成功的人,要让你的生命时间有意义,你就必须战胜懒惰,选择勤奋。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些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有名的学者。

勤奋是成功之母,勤奋的人。必将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他们会学到很多别人无法学到的知识,所以他们就比一般人容易成功。

勤奋是成功的法宝,不努力去学习,却天天想着要成功的人,只有在幻想中去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反之,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为了崇高的梦想去拼搏、去努力的人,成功的航标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一天,一位教授问他的一个学生说: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账户里存人86400元,可是每天的账户余额都必须于当日用掉而不能结转到明天,每当到结算时间,银行就会把你当日未取尽的款项全数删除。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

“当然,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数提取是最佳选择了!”那位学生回答说。

是啊!我们是应该这样,不过你可能不晓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银行,它的名字是“时间”。每天早上我们的“时间银行”总会为每一个人在账户里自动浮入86400秒;一到晚上,它也会自动把你当日虚掷掉的光阴全数注销,没有分秒可以结转到明天,而且你也不能提前预支片刻。如果你没能适当使用这些时间存款,损失只能由你自己来承担。不能回头重来,也不能预支明天,你必须根据你所拥有的这些时间存款而活在现在。

的确,时光不停地在流转。努力让每个今天都有最佳收获,否则我们就会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应善加投资运用我们的时间存款,以换取最大的健康、快乐与成功。想要体会“一年”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失败重修的学生;想要体会“一月”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不幸早产的母亲;想要体会“一周”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定期周刊的编辑;想要体会“一小时”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对等待相聚的恋人;想要体会“一分钟”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过火车的旅客;想要体会“一秒”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死里逃生的幸运儿;想要体会“一毫秒”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失金牌的运动员。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绝对不要过消磨时光的生活。马克·吐温说:“我们计算着每一寸逝去的光阴,我们跟它们分离时所感到的痛苦和悲伤,就跟一个守财奴在眼睁睁地瞧着他的积蓄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给强盗拿走而没法阻止时所感到的一样。”

永远不要忘记时间不等人,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则遥不可知,而今天是一个礼物,我们一定要珍惜。

懒惰是人生的大敌。偷懒之后,我们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就会痛恨虚度一生。只有战胜懒惰,我们才能做时间的主人,从容不迫、丰富多彩地度过一生。

47、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个人都期望幸福,对于成功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劳有所获。

梅贻琦的父亲梅臣(字伯忱)只中过秀才,后来沦为盐店职员。梅臣生子女各五人,贻琦为长子,1900年(贻琦十一岁)随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乱。秋后返津,家当又被洗劫一空,父亲失业,生活昆难。1904年,梅贻琦以世交关系人天津南开学堂读书,成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得意门生。在校期间一直是高材生,1908年毕业时名列榜首,他的名字一直被铭刻在南开校门前的纪念碑上。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直隶高等学堂”。

1909年夏,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留学生。梅贻琦以优异成绩考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的第一批学生。抵美后,进入吴士脱工业大学学习电机专业。在校期间勤攻苦读,且省吃俭用,常把节省下来的余钱积少成多寄回贴补家用。1914年夏,梅贻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并被选人“SigmaXi”(美国一种专为奖励优秀大学生的组织)。在美期间,他曾担任过留美学生会书记、吴士脱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职。1915年春回国,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服务半年,九月,即应母校清华之聘来校任教。1921年,他利用休假机会再度赴美,人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一年,1922年秋,“遍游欧洲大陆”后返国,继续在清华任教。

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的“首席教授”。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师生群起挽留,发展成一场“校务改进运动”,成果之一是从这以后教务长一职不再由校长指定,而是由全体教授公选。四月,梅贻琦被公选为改制后的第一任教务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有一位名叫莱温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芝加哥有名的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称她是“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主持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日的主持人。

莱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