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对于幸福的理解,却各有各的不同。有人认为财富就是幸福,当他也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及和它相称的一切,确实陶醉了一阵子。然而很快就发现,这些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相反却使他背上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沉重的包袱,包袱的重量正好和财富的重量相等。于是他毅然丢弃包袱,重新选择了自由。
一位哲人在他的寓言里就讲过这样的故事。我是深信这寓言的现实性的,只是现代人更多地宁愿把包袱继续背下去而已。
当然,幸福并不注定就远离财富,而要看拥有财富的人怎样使用它们;幸福也不特别青睐于贫穷,而要看贫穷者灵魂深处的信仰。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幸福的心灵感受是自由的、愉快的,既不受欲念的纠缠,也没有尘嚣的压力,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虽然一个人对于幸福的感受并不完全局限于精神,但是用非法的手段攫取金钱、用阴谋诡计篡夺权力的人,即使在感官上得到暂时的享受,由于在精神上得不到自由,也是无法体味到幸福的真谛的。
什么样的人才配享有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呢?那就是行为上至善的人。这样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性,自己内心的道德善,立足于社会的,因此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符合至善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和社会公德。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委屈自己的心灵,使之遭到别人的非议和自己内心的谴责,所以必然是自由的、愉快的。一个至善的人,以他的善行生活在人们中间,他不仅自己能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而且这种幸福,必然也会得到公众的称赞。幸福就是这样一种在精神上的和谐。
因此,幸福的实质就是给予。既包括在物质上给人以帮助,也包括在精神上给人以激励。仿佛蜜蜂与花朵,花朵将蜜汁给予蜜蜂,花朵得到了幸福;蜜蜂为花朵授粉,蜜蜂也得到了幸福。当我们帮助了他人,道德的善也在我们心中注入了幸福。
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贡献我们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黄继光、雷锋、焦裕录、孔繁森,他们生前以他们的爱造福于他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关键时刻,他们以宝贵的生命,使幸福这个概念得到升华,他们自己也在这升华中永垂不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认为善行需要有金钱做支援,其实,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联系。有钱的人捐助钜款是善行,而一个小学生拿出仅有的两角钱同样也是善行。贫穷不是人生的目标,但财富决不能强求,而要用理性的行为去获得。
人对财富的奢望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和理性的准绳背道而驰的。
创造性的劳动、真纯的爱情、美满的家庭、赤诚的友谊、高尚的娱乐和健康的身体等等,都可能成为幸福的原因,但是离开了道德的善,这一切都只是虚妄,所以道德的善才是幸福的基石。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幸福和至善总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因道德的善去追求幸福的,幸福才会伴随在他左右。一分善,一分福,至善之人,幸福久矣!
幸福深处
一对青年男女双双步入婚姻的殿堂,甜蜜的爱情高潮过去之后,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整天为缺少财富而郁郁不乐,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1万,10万,最好有100万。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他的丈夫是个很乐观的人,他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常常为了挣钱不吃饭不睡觉。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假如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栋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原不愿意?”妻子不加思索的回答:“我菜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抢劫现钞超过100万,被法院判处死刑,罪犯压服刑场的那一天,丈夫对妻子说:“假如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去死,你干不干?”凄哀生气了:“你胡说什么牙,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丈夫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富有的。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超过100万,我们还有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
妻子把丈夫的话细细的咀嚼品味了一番,也变得快乐起来。
心灵智慧:人生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它的内涵很丰富,钱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可惜,世间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许多烦恼由此而生,他们难与幸福结缘,却常常要和不幸结伴而行。
幸福只在一念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鸟为什么要为食亡?就因为它有一个肚子,不吃就只有饿死。
人也一样,想想人为什么而整日奔波?还不是因为要吃饭。
人不比鸟活得痛快,鸟被关在笼子里就有很多人同情它,人呢?何尝又不是在笼子里生活!一个出租车司机,你以为他愿意整日蜷在几尺宽的车厢里,重复着几个简单的动作,刹车、油门、离合,两只脚的活动范围就这三点,要是身上再箍个安全带,你说哪个鸟儿受得了这种关?可人就受下来了。
别以为白领的状况就比他好。人活天地间,就这几十年,可我们这几十年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天地间痛痛快快活着的?三岁关进幼儿园,七岁关进教室,二十岁关进办公室,一关就是几十年,退了休还可以放几年敞,可惜你也跑不动了。然后就是在病床上躺几年,最后到骨灰盒里安息。
许多鼓励人发财的书,我怀疑是居心叵测。人穷的时候就想拼命挣钱,挣了钱就拼命吃肉,吃胖了又拼命减肥。你就不能少吃点?
发财其实就是一个折腾的过程,吃不饱要折腾,吃饱了还是要折腾,吃得太饱更要折腾。其实,就生存的基本需求来说,你并不需要那么多。吃得太多不仅对身体有害,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纯粹是浪费资源。别以为中东和平与我们无关,如果大家都不走路了,都不骑车了,都不坐公交了,都把私家车当成奋斗目标了,出门就要坐飞机了,那石油不紧缺才怪,中东不多事才怪。
世界如此动荡,大家都要负责。
拼命地追求财富,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戕害,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钱够花就行了。可问题是到底多少才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