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奶奶冷了脸,毫不留情的应道,“不用了,我不住老三这里,还可以去陪大娃。当初已经给你们分好家了,我跟着老三和大娃,不给你们添麻烦。”
二儿媳有些讪讪,还想劝说几句,唐甜已经从外边跑了进来,笑着嚷道,“三叔叔把新娘子接来了!”
众人都是赶紧往门口迎过去,二儿媳无奈,只能闭了嘴,同样装出了笑脸。
当初,老三体弱,随时都要阎王爷,大娃还小,他们夫妻俩也有自己的孩子,养家重任在肩头,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偶尔话里话外带出来一点儿不满,其实也不是想分家,但老太太脾气倔,居然带着老三和大娃出去住了。
如今老三和大娃出息了,倒是显得他们夫妻刻薄。他们有心想修补一下当初的错误,但老太太却半点儿不松口,真是让人头疼!
走在她前边的老太太和李秋霜对视一眼,眼圈儿有些红了,李秋霜心里明了,轻轻拍拍老太太的手背。
谁家锅底没有灰啊!
儿孙多了,总有那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事情已经做过了,不要后悔就成,反反复复,就让人瞧不起了!
很快,唐松牵着大红绸带,意气风发的引着媳妇儿进了门,鞭炮声声里跨过火盆,一个小家就结成了。
新娘子是唐家堡隔壁村子的姑娘,家里爹娘勤快又开明,当初没有迁徙之前,就同唐家堡走动很多,名声极好。
如今这三年,姑娘的弟弟在唐家堡学堂读书,受唐家堡的照顾,秋日时候,他们家里也会送一些白菜萝卜之类,尽可能的表表心意,不肯心安理得的占便宜。
就是姑娘也常来接弟弟放学,偶尔路上搭过几次唐松赶的车,两人就看对眼儿,有了今日的修成正果。
唐家堡众人都是高兴,这样知根知底的新媳妇,以后定然不会搅合的村里不安宁。
吃过喜宴,众人就散去了。
第二日,老二夫妻俩端着兄嫂的架子,还想给弟媳妇立立规矩,可惜从唐三奶奶这个婆婆,到唐松这个丈夫,还有大娃这个侄儿,都对新媳妇儿很是热情亲近,倒是显得他们夫妻越发不懂事了。
老二夫妻俩气哄哄回村去了,唐三奶奶到底憋了一口气,而且年岁也确实太大了,当晚就病倒了。
唐甜一家子听到消息,赶紧从大院儿赶过来,就是唐川都从学院回来了。
崔大夫给老太太把了脉,脸色很是不好,同众人说道。
“年岁大了,身体本就衰败,如今看着唐松成亲,提着的一口气泄了,也就撑不住了。还是准备后事吧,就在这两日了。”
众人当时都红了眼睛,眼泪不停的淌出来,特别是李秋霜,平日一声声叫伯娘,其实更多是把老太太当亲娘敬重。
没有老太太支持和开导帮助,她早就死在当初和离的时候了,哪有如今的诰命加身,富贵日子!
很快,马车就准备好了,车厢里铺了厚厚的被褥,老太太被抱了上去,迅速赶回了唐家堡。
落叶归根,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家一定希望躺在她平日最熟悉最温暖的火炕上。
唐家堡里,无论那女老少,得了消息都站在村口翘脚张望。有人抹眼泪,有人叹气,但更多的人是离老二两口子远一些,好似他们是什么病疫一般。
老二心里忐忑,狠狠瞪了媳妇儿一眼又一眼。虽然事情是他们两口子一起做的,但作为亲儿子,老娘要死了,他还是本能把所有责难都扔到了媳妇儿身上!
唐三奶奶在马车上就醒了,待得下车时候,见到众人都在,她露出了苦笑。
“我一辈子刚强,临到最后,还是给大伙儿添麻烦了。”
所有人哽咽,说不出话。
李二爷爷上前扶着老嫂子的胳膊,安慰道,“老嫂子,你是咱们唐家堡的大功臣,可不好说这话。”
待得进了屋,老二夫妻主动跪在了炕前,老太太却没看他们一眼,只拉着唐川说话,待得听说她过世,唐川只用守孝二十七天,耽搁不了半年后考状元,她才彻底放了心。
李秋霜亲自给老太太煮了一碗馄饨,老太太笑眯眯吃了大半,心满意足的换上新衣裙,梳理了头发,甚至戴上了唐甜给买的金簪子。
她半靠在炕头上,同众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