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心灵修炼的感悟 >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第2页)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第2页)

自信成就梦想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芽”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挖掘一位好吗?芽”

“好的,好的。”助手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熏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推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是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选”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无独有偶。吴教授是企管系的名师,在业界与学术界都相当吃得开,深厚的涵养与谦逊的个性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任何人只要拿着他的推荐函,就像是获得品质认证,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有一次,一位朋友打电话给吴教授,说他们公司急需人才,请他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

那时正好是凤凰花开时,吴教授的一位得意门生刚刚毕业,条件也相当不错,吴教授于是就让他去朋友的公司面试。

过了几天,吴教授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原以为他是要通知这个学生被录取的好消息,谁知道他竟然说:“你那位学生品行不错,能力也还可以,但我觉得他有点内向、忧郁,给人羞怯、沉闷的感觉,恐怕不是大将之材,所以我决定不用他。”

听了朋友的话,吴教授仔细想了想,发现这个学生平常说话轻声细语,像是在喃喃自语,自己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但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倒真的会觉得不太对劲。

这个学生之所以没被吴教授的朋友录用,是因为他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吴教授将其未被录用的真实原因告诉他后,这个学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最后他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

心灵智慧:卡耐基说:“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是我们需要的第一缕阳光。

用自信激发潜能

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自信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薄一波

在美国,有一个贫寒的家庭,福勒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个孩子。福勒一家一直过着很贫穷的生活。福勒的母亲经常说:“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因为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不甘与贫困为伍的福勒经常想起母亲的话:"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因为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于是,渴望改变贫穷的自信在福勒的内心深处萌芽。

我们的贫穷是因为我们没有奢想过富裕!这个自信在福勒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成就了他无比辉煌的事业。福勒改变贫穷的愿望像火光一样迸发出来--他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十二年之久,并由此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

之后,福勒不仅在最初工作的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都获得了控制权。可以说,福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彻底改变了家庭的贫穷,扭转了家庭的命运。

哲人说:所有伟大的成就在开始时都不过只是一个想法罢了。无论追求财富或获取健康,无论谋求功名或寻找快乐,无论寻求利益或追逐自由,如要达到目的,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并有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的自信。

一个名叫菲尔德的美国实业家曾因一个执着的自信--铺设一条横越大西洋、联接欧美两洲海底的电报电缆--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937年人类发明了电报,十几年后有人提出一项跨越大西洋的电缆计划。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项计划是天方夜谭,可望不可及。只有年轻的菲尔德对此计划充满着强烈的自信--他坚信这绝不是梦想。为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所有财产都贡献出来。他在那几年里横渡大西洋往返于两大洲之间达31次,经过两次失败。1858年7月28日晚,海底电缆发报成功。次日,欧美两洲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但就在此时,不幸的事发生了。电缆虽然接通,电传信号却不久又归于沉寂。于是人们由狂欢而转为对菲尔德的愤怒责难。菲尔德沉默了6年,1865年,不屈不挠的他又重新继续这项事业,并于1866年取得最后的胜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