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从不拒绝成长 > 第4章 接纳成长没有任何借口(第1页)

第4章 接纳成长没有任何借口(第1页)

引言

总有些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就找借口,企图通过借口来逃避成长。殊不知,他们越是这样做,就越不可能成长。

借口多的人成长最慢。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明智的做法是把想发泄的情绪引向问题而不是别人,把能量聚焦到想办法上而不是找借口上……

1。挣脱“我不想做”: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不想做”如同一句咒语,出现于一些员工的工作之中。当这个声音不断出现在他们的心底,他们的思维就会停顿下来,他们的行动就会迟缓下来,他们的态度就会懒散起来。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安逸与享受是最舒服的,可是一旦这种潜意识占据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就会变得贪图安逸、害怕困难。懒散懈怠是心灵的毒药,也是失败的罪魁祸首。带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必然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在企业里,只有那些主动、积极的员工,才离成功更近。

有许多员工都只是把工作视作取得基本生存保障的无可奈何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没有把工作当作一次锻炼能力的机会,一个训练、建造品格的大学校。

他们不懂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的品格,让他们在奋斗中去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才能,去克服一切成功的障碍;他们不懂得毅力、坚忍及其他种种优质品格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一个人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他的生命绝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因此,不管你现在的工作如何,你都要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去对待。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哦,我告诉你,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果你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无味吗?

对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

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原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这是一位成功者讲述自己的事例:

在50年前,他刚开始进入社会谋生时是在一家五金店工作,当时的工资很低,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次他正在店里工作,进来一位顾客,这位顾客要买一大批的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和箩筐等。他准备结婚,所以提前来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他们合力把这些货物装在板车上,装了整整一车,骡子拉起来都有些吃力。于是,这位员工决定帮这位顾客把货物送回家。

当然,这完全是他自愿的。骡车在颠簸的路上行走,开始还算比较顺利,后来走着走着,车轮陷入了一个泥潭中,他们使尽吃奶的劲都推不动。

后来,路过的一位商人用他的马才将板车从泥潭中拖出来。将货物送到顾客家中后,这位员工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非常认真地清点货物的数目,当一切都交送完毕,天已经很晚了,员工才艰难地推着空车返回商店,但他当时的老板也并没有因此而表扬他。

出人意料的是,在第二天,那位买东西的顾客找到这位员工,他说:“我发现你工作非常努力认真,而且热情很高,尤其是你在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让我很赞赏,我想给你提供一份年薪500美元的工作,不知你愿意吗?”这位员工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从此以后,他走上了成功的职业成长之路。

《圣经·马太福音》中的“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就是要求人们对对待不同的事情不仅要尽心尽力完成本份,而且要在不被逼迫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为人处事。率先主动是一种极其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如果你能自愿多做一些事情,你的思维将会变得更加敏捷,它也将驱策你快速前进。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员工,学会“每天多做一点”,将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使你得到老板、委托人和顾客的关注和信任,这也就意味着你将得到更多的机会。优秀的员工和平庸的员工,差别就在于多做了那么一点点。多想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你就会有很多收获。

2。逃离“我尽力了”:努力其实还远远不够

尽心尽力去做,才能使同样的事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才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才能使速度和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尽心尽力才能够把事情做到最好,达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将可能转化为现实,把事情做到最精致、最完美,贯彻超越自我的理念,从而锦上添花。

很多员工之所以没有把工作做好,不是不愿意面对困难,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嘴上经常说: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做到这样了!”

“这件事我做了很久,应该可以了吧?”

“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做到这样!”

“我们的挑战太大了,做到如今这样就很不错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跑,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的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上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后,又向全校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塔上餐厅参加免费的聚餐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