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说:“行,没问题。”
“那我们从现在就开始。”
“行,就现在开始。”
“我教你的第一条方法是:无论人家说你什么坏话,你都得忍受。无论人家怎么损你、骂你、指责你、批评你,你都不许发怒。”
“这个容易,人家批评我、说我坏话,正好给我敲个警钟,我不会记在心上。”候选人轻松地答应道。
“你能这么认为最好。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戒条,要知道,这是我教给你规则当中最重要的一条。不过,像你这种愚蠢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记住。”
“什么!你居然说我……”候选人气急败坏地说。
“拿来,10块钱!”
虽然脸上的愤怒还没退去,但是候选人明白,自己确实是违反规则了。他无奈地把钱递给参谋,说:“好吧,这次是我错了,你继续说其他的方法。”
“这条规则最重要,其余的规则也差不多。”
“你这个骗子……”
“对不起,又是10块钱。”参谋摊手道。
“你赚这20块钱也太方便了。”
“就是啊,你赶快拿出来,你自己答应的,你如果不给我,我就让你臭名远扬。”“你真是只狡猾的狐狸。”
“又10块钱,对不起,拿来。”
“呀,又是一次,好了,我以后不再发脾气了!”
“算了吧,我并不是真要你的钱,你出身那么贫寒,父亲也因不还人家钱而声誉不佳!”“你这个讨厌的恶棍。怎么可以侮辱我家人!”
“看到了吧,又是10块钱,这回可不让你抵赖了。”
看到候选人垂头丧气的样子,参谋说:“现在你总该知道了吧,克制自己的愤怒,控制情绪并不容易,你要随时留心,时时在意。10块钱倒是小事,要是你每发一次脾气就丢掉一张选票,那损失可就大了。”
古往今来,成功通常是青睐于能忍耐、有自制力的人。诚然,那些能够忍住一时情绪的人,确实要比情绪容易冲动的人能够担当较重大的责任与职务。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因一时情绪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呢?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当你动怒的时候,在讲话前从一数到十;当你激愤时,先从一数到一百。只有这样,才可能让那些唠叨的父母、聒噪的妻子、挑剔的老板和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平静下来,我们的耳根才能得到清净,社会也才能减少许多的事端。
不为小事而动怒
有一个人夜里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壮士,向他大声叱责,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吓得他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次日,他闷闷不乐地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辱骂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将一死了之。”于是,他每天一早起来,便站在人潮往来熙攘的十字路口,寻找梦中的敌人。几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找不到这个人。结果,他竟自刎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主人公的愚蠢,做梦乃是一件极其稀疏平常的小事,做恶梦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能为此而大动干戈呢?可生活就有许多人为小事抓狂,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闹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时候,事情虽小,但杀伤力却很强,小则破坏人的好心情,大则可以让人前功尽弃,甚至送命。历史上有多少大几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啊?今天不也正在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悲剧吗?
在科罗拉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居当地人讲,它曾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挺过来了,但在最后,它却在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下永远倒下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一开始树还没有感觉,但却渐渐伤了树的元气。最后,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也没能把它摧毁,却栽倒在小小的甲虫手里。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却被小事搞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家务事虽小,再大的清官却也断不清。其实并非清官无能,而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亲人之间,为一点点小事而反目成仇,实在是不应该,为何要给他们分个一清二白呢?就让他们糊涂到底吧,这样反而比分清谁是谁非更好。
别为小事抓狂,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着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这不是比到处记恨别人,处处结下冤家强吗?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了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个碗。
我们之所以对小事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说明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生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吗?为此花费时间与精力值得吗?”
抱怨不利于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的夫妇,见爷爷老了,手总是抖,以至于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碗打碎,而且他已经老到什么都不能做了,这对年轻的夫妇总是不停地抱怨,“你能不能小心点啊?”“你能不能有点用,做点事啊?”在这样的抱怨中,这位老爷爷的手就抖得更厉害了,最后那对年轻的夫妇决定给他做一个木碗,让他坐到厨房里去吃那些残羹剩菜。小孩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说:“你们也会老啊,我给你们先做好。”
这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的结果,就是因为这对夫妻忍不住抱怨,受不了养一个不能再做事的老人,但正是这样的老人让他们长大,让他们有了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如果现在就因为他的年迈否认他以前的一切,而不断地抱怨,最终让孩子也在这样的抱怨下成长,这样的抱怨,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吗?因为你的抱怨,老人就可以变年轻吗?因为你的抱怨,你就可以放弃抚养老人的责任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不忍住抱怨,善待自己的家人?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爱太少、苦难忍、钱难赚,很多人都觉得活得累,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出门在外的时候人们一直在说不可以将自己的怨气传染给别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许多人把在外面所忍受的怨恨带回家,但家应该是一个人累了的时候的港湾,而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地方。而且你回到家,抱怨了又能怎样呢?或许可以让你发泄一时的愤怒,但抱怨能够让你解决问题吗?不能,有时甚至有将问题恶化的可能。回到家就抱怨,会让本来开心的家庭因为你的抱怨,而让家中所有的人都变得不开心,这样何必呢?如果说抱怨可以让你的问题得以解决的话,家人可能会很乐意听你的抱怨。当你不停地对家人抱怨时,就会让家人不再愿意回家,就会让家人都很讨厌你,而你自己也会整天不耐烦。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人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满,好像自己前世里是皇孙贵妇,怎么都无法接受当前的平凡生活。有一对夫妻结婚后天天闹矛盾,最后去见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米尔顿·艾立克森。老艾听罢双方的抱怨,说了一句话:“你们当初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无休无止的争吵抱怨吗?”那对夫妻听了顿时无语,据说后来重新恩爱似蜜。停止无休无止的争吵抱怨,忍住抱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才可以帮助你战胜困难,停止抱怨。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要完全断绝的确很难。如果你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停止抱怨,那么至少应该在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抱怨只是暂时的出气宣泄,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妙方。一个真正超越红尘琐碎的开悟者,第一要达成的境界就是停止抱怨。面对一切的误解、攻击、诋毁、赞誉、过奖,开悟者都能做到以开放的心坦然承受。古人道“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那就叫“不畏红尘遮望眼,月轮穿沼水无痕”。
停止抱怨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其实大家也明白,这原本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简单事。古话说“直心是道场”,如果你能做到完全不抱怨,平平常常担起自己的责任,那么你的人生境界就非常不简单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怨天尤人,其实我们都错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努力去做了就能完成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荆棘,但是只要我们能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人生需要面对,的有很多,亲人、朋友、爱人、家庭、工作、生活,形形色色,我们每天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担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分工。
因工作上的不如意,家庭亲戚间的矛盾,经常对家人不停地抱怨单位或别人的缺点、抱怨别人没有帮自己解决问题……要知道人生在世,没有人可以指望他人的帮助而度过难关,更没有人可以在不断地抱怨中获得成功,战胜困难。真正的智者懂得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家中的人和你一样痛苦,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人生拒绝抱怨,抱怨是无济于事,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消极。经常抱怨,很可能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恶,并极易使自己沦为负面情绪的奴隶,进而遮住人生灿烂的阳光,阻断我们事业辉煌的道路。
化抱怨为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