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麦克吃尽苦头,但他没说什么,仍是全力以赴,为新节目奔忙。节目上了轨道也渐渐有了名声,参加者都是一些出名的重要人物。
总经理看好麦克的新节目,也想多与名人和要人接触。有天他召来新闻部主管,对他说:“以后节目的脚本由麦克直接拿来给我看!为了把握时间,由我来审核好了,有问题也好直接跟制作人商量!”
从此,麦克每周都直接与总经理讨论,许多新闻部的改革也有他的意见。他由冷门节目的制作人,渐渐变成了热门人物。他也获得许多全美著名节目的制作奖。
相信自己的实力,即使经历种种障碍,只要你坚持下去,终将获得应有的成就。
成功箴言:
有时候人们受制于思维惯性,经常犹豫不决,随波逐流,无法做出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前途就会不一样。
不能坐下来空想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凭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钓鱼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东西,但要紧的是付诸行动。任何事情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
成功箴言:
行动就是最好的改变思路的方法。
及时止损是关键
很多人对自己使用的东西都有一种修补心理。我们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大局的眼光,但是有时候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产生了这种极不科学的修补心理。
某家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香港的老板来大陆投资,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最好的,生产效率极高。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地方发了洪水,虽然经过奋力抢救使大部分机器脱离了险情,但是还是有一台设备没有抢救出来。洪水退了,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香港老板就在当地市场上尽快采购了一台本地制造的机器来充当重任。
这台机器质量还过得去,用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不久它就原形毕露,各种小毛病开始显现出来。今天这个螺丝松了,明天那个零件坏了,总得不断修理,这样常常影响整个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老板想重新买一台进口的新机器,但是进口机器非常贵,再说这台机器也还能用,所以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耗着。但是那个本地产的机器还是不争气,总是出毛病,而且损坏的周期越来越短。到年底一算细账,就因为这台机器的这些各种小毛病,产量较上年度有明显的减少,这些损失加上维修费用等,足可以换一台进口机器了。香港老板这才下了决心,以低廉的价格把这台机器处理掉,从国外购置回一台新机器。
但凡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我们都不能有凑合用的心理,应该更换的东西一定要更换,该重新购置的东西就重新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细枝末节上的修修补补,虽然能够满足暂时的需求,但是从整个长远的计划完成的角度来看,这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为了节省一些眼前看得见的钱,而宁愿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补那些应更新淘汰的东西,用明天的收益去做赌注。同样道理,在做事情和用人上也绝不能有此类的凑合、修补心理,今天这儿出问题,明天那儿有毛病,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心情,而且这些薄弱环节总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给你造成最大的损失。
成功箴言:
有些损失已经不可避免的时候,换个角度想,及时止损就是最大的节省,如果不知变通,就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灵活思维常保持
其实要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就必须保持头脑的正常运转,思维的灵话。比如说,工作之余可以看看“脑筋急转弯”(虽然那些答案通常都是傻傻的),多思考一些人生哲理和未来计划,或者看完一部电影后,和朋友讨论、分析它的优缺点。重点是,要经常用脑进行积极思考,并训练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灵活的头脑有助于记忆力的增长,而记忆力又是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的可靠保障。虽然有很多事情可以记在备忘录上,但是如果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填写、查看备忘录的话,也不是很有效率的做法,因此,还要靠自己的头脑比较经济实惠。
问问看,弄清楚自己的左脑与右脑哪一边比较常用或是比较发达。一般来说,左脑发达的人通常在数理或分析能力方面较强;而右脑发达的人则是对美术、艺术等感性的东西敏感度更高。
经常使用左脑的人,要多做一些锻炼右脑的运动。例如多听听音乐、多看一些展览、多做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只要能“极尽感性之能事”,就可以调节一下自己过去理性的生活。
而对于已经颇具艺术感的人来说,右脑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应该着重对左脑做一些有建设性的训练。例如尽量多用心算,少用计算器;多阅读,多对事情做理性的分析、判断。
还有一些小小的运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锻炼脑部的作用。比方说,一个左脑发达的人在下班时可以坐在公交车左边的座位,然后试着用左眼去看窗外的事物,借以锻炼自己的右脑。
随时为自己的左手创造锻炼机会。因为大部分的人经常使用右手,这样,右脑所管辖的左手运动量就大大地减少了,因此,习惯性地使用自己左手是一种很好的开发右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