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用心做人用脑做事的成语 > 第十三章 有大局观的人懂得运筹帷幄(第3页)

第十三章 有大局观的人懂得运筹帷幄(第3页)

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微杜渐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在各种宫廷变化、官场角逐、权力斗争之中,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因此同时也锻造了一批有智之士,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谋和权术,但最终的一个目的都是防微杜渐,把各种灾害祸变扼杀在摇篮之中,使自己从容脱险或明哲保身。虽然这其中有糟粕的东西,但从辩证的观点来说,人类社会总是复杂的,人的思想也总是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团体、为国家、为社会谋取利益,我们认为对今天而言,从中学习一些必要的用权技巧与方法并无不可取之处。相反,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是正直的,一杆子捅到底,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有着政治头脑的人所应有的素质与作风。没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没有必要的政治思想与用权手段,一味地“正直”,往往会为小人所利用和误导。

成功箴言:

灾祸往往起于微末,机会常常藏于细节,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敏感的辨识能力,就会陷于险境而不自知,错过机会而不察,决策者不可不慎。

审时度势的策略

古今中外历史上都不乏靠举措适时而获巨大成功和胜利的事例,同样,因坐失良机而丢掉大好局面,甚至国破身亡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历史上的教训和经验说明我们做事不可不三思而后行啊。

第一,冷静思考,判断时机。

冯景禧1922年出生于广州市一个商人家庭,他没有读完中学,16岁到香港卑利船厂学生意,随后又在广州、香港当过货币兑换店的跑腿,还与人合作经营酒楼,从事外汇和黄金买卖。1948年,他从香港运鱼苗往台湾销售,鱼苗在运输途中死掉。他在台湾买了一批香蕉运回香港,船在从台湾往香港途中遇上了风暴,被风吹离了原定航向,大部分香蕉烂掉。一次次的失败使冯景禧冷静了下来,他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对问题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贸然前进。50年代到60年代,香港房地产蓬勃发展,冯景禧与友人开办了新鸿基地产公司,成为香港规模较大的一家地产公司。1967年,香港社会异常动乱之后冯氏曾想移居加拿大,但到加拿大去了一次之后,他又回到了香港,在香港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飞跃。1969年,冯景禧创办了新鸿基证券公司。同年在新成立的远东股票交易所得到了一个席位,这个席位使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股票能够上市交易。冯景禧还广泛吸收存款,代理客户财务,投资、买卖证券、外汇和黄金,在其他股票经纪公司集中力量为大客户服务的时候,新鸿基证券公司却着力于为小户、散户等效劳,为他们买卖股票,集中了小户、散户的资金,使新鸿基证券公司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足以左右股票价格的力量,业务日益兴旺。80年代后期,这家创业时只有几名职工的经纪行,一跃而为上千职工的大公司。现在,新鸿基与美国、法国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伦敦、马尼拉、纽约、北京开设了办事处。

冯景禧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学徒成长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强人,绝对不可能说是巧合而只能说是抓住了机遇。早年的冯景禧历尽挫折,一次次的失败给他注射了一剂“清醒针”,使他由一个单纯的商人转变成为一个冷静的思考者,他从钱与钱的交易中退了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思考时局,为自己的下一步制定方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失败教会了冯景禧如何去面对风险,如何思考问题。

当然,把握时机只是事物发展的外因,要实现成功还得要实现内外结合,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式才是实现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冯景禧不是另辟蹊径,对散户和小户开展业务,而只是一味地对大户开展业务,我们可以想象,他可能陷入恶性竞争而难以自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把握时机时,重点还要实现经营方式的突破,包子不光要皮好看。

第二,当断则断。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而抓住机会使之成为巨大的转折点,不仅需要对机会敏锐的“嗅觉”,也需要利用机会的魄力。

三国时期的袁绍集团,其实力在诸雄中首屈一指,被公认为最有希望问鼎天下。袁绍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林。但是由于袁绍的“多谋少决”,官渡一战,却败于曹操之手。“多谋少决”,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这对一个统帅或决策人物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袁绍手下谋士如云,这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但一到决策时,众谋士各抒己见,袁绍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取舍,优柔寡断。

刘备是当时袁绍潜在的竞争对手之一。白马之战中,袁绍听说有位赤脸长须使大刀的勇将(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斩了他的大将颜良后,大怒,谋士沮授乘机建议除去刘备。此时袁绍指着刘备说“汝弟斩吾大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说着就要将刘备拉出去斩首。刘备从容地说“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绍听后,马上改变了主意,反而责怪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遂仍请玄德上帐坐,议报颜良之仇。接着,关羽又杀了袁绍的大将文丑,谋士郭图、审配入见袁绍说“今番又是关某杀了文丑,刘备佯推不知。”袁绍听后大骂“大耳贼,焉敢如此。”命令将刘备拿下斩首。刘备又辩解道“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毫无主见的袁绍听见,竟反过来责备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袁绍两次欲杀刘备,而刘备都化险为夷,从中可看出刘备的机敏,更可反映袁绍出尔反尔、多谋少决、谋而不断的性格特征。

“多谋少决”,使袁绍失去战机。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许攸曾向袁绍献计“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令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机会,两路击之。”但袁绍却顾虑曹操诡计多端,拒绝了许攸的建议,在最关键时刻贻误了战机。倘若袁绍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有利战机,及时采纳许攸的建议,那么其结果很可能如曹操所说“若袁绍用子远言,吾事败矣。”可见,当断不断,看起来似乎稳妥,实际却潜伏了更大危险。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天赐良机,稍纵即逝。作为决策者,就要善于抓住这些良机,充分利用这些良机。

如何抓住良机呢?这就需要决策者具有果断的素质。所谓果断,是指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迅速明确地表达出来。果断,说明了决策者的思想高度集中,是他敏锐反应力的体现,他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对经验的综合和应用,对未来的估计和推测,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要达到这一点,作为决策者就必须对事件有迅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有敢于对事件的过程和后果负责的精神和能力。顾虑重重,怕这怕那,畏畏缩缩,“一看,二慢,三通过”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决策者。因为在看和慢的过程中,情况在变化,在等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风险。

成功箴言:

有时候事务的全局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者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未卜先知。要想趋利避祸,正确决策,除了准确完备的信息,细致缜密的思考,还需要临机应变的能力,处变不惊的素质,以及重大决策的经验。

举重若轻的策略

遇到问题,我们都想找到最好的办法。但是最好的办法并不意味着得来最难。事实上,很多好的办法都很简单,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动作就可以让事情逆转。当遇到很糟糕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办法无外乎从最简单的方法想起。有的人往往不会用简单的办法,他们追求复杂,他们错误地把复杂理解成为科学和先进。显然,这是有悖于事实的。

1933年3月,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当时,美国正发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经济大萧条。就在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当天,全国只有很少的几家大银行能正常营业,大量的现金支票都无法兑现。银行家、商人、市民都处于恐慌状态,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将会导致全国性的动荡和骚乱。

在坐上总统宝座的第3天,罗斯福发布了一条惊人决定——全国银行一律休假3天。这意味着全国银行将中止支付3天。这样一来,高度紧张和疲惫的银行系统就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各种调整和准备。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举动,却产生了奇迹般的作用。

全国银行休假3天后的一周之内,占全美国银行总数四分之三的13500多家银行恢复了正常营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纽约股票价格上涨15%。罗斯福的这一决断,不仅避免了银行系统的整体瘫痪,而且带动了经济的整体复苏,堪称四两挑千斤的经典之作。

罗斯福用这样一种简单方法就能力挽狂澜,而且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一下抓住了银行——整个“国家经济的血脉”所存在的问题,抓住了整个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并选择了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去解决了。

成功箴言:

要学会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不要尝试用过于复杂的办法去解麻团。很多时候,快刀是对麻团的最好解决。也正如亚历山大一刀砍掉绳结一样,通过最简单的办法,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广纳百川的策略

生活的常识是好办法的源泉,从生活的常识出发,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固执的人往往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往往是形成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认为通过这些便可以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最高明的解决办法是从生活的常识出发,一切办法来自生活,一切办法又回到生活。

一位十分著名的建筑师建造了一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这是三幢建设在一大片空地上遥遥相望的大楼,十分漂亮,建筑师超人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早在大楼轮廓初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啧啧赞叹了。

等到大楼快要竣工的时候,工人们问道如何铺设三栋大楼之间的人行道。

建筑师的回答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虽然大家很纳闷,但是出于信任,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一个星期之后,这片空地全部种上了草。

一个夏天过后,在三栋大楼之间和通往外面的草地上,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干条小路。有的小路因为走的人多一些,于是比较宽,有的小路因为走的人比较少,于是比较窄。他们蜿蜒伸展,错落有致。

到了秋天,建筑师带领着工人们来了,他让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痕铺就了大楼之间和通向外面的人行道,然后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树木和花草。

最后,每一个行走在这些道路上的人都赞叹不已,建筑师真的创造了奇迹。

建筑师真的创造了奇迹吗?显然是真的。那么这种奇迹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生活的常识中来。在设计小路的时候,建筑师为了充分考虑到人们通行的习惯方便,他实际上用草地做了一个调研,最后调研的结果就是未来设计的方案。

成功箴言:

要开阔思路,掌握全局,就要学会广泛汲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集合成为整体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结果是最能让人信服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