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智若愚术精华版 > 第四章 难得湖涂超越精明的处世艺术(第3页)

第四章 难得湖涂超越精明的处世艺术(第3页)

经过商谈,孔上司终于表示愿意拿出五万两银子,但前提是要满足他的两个条件,一是请张之洞在他票号大门口的匾上题写“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八个字。第二个条件是要张之洞为他弄个候补道台的官衔。

刚开始张之洞觉得孔上司的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因为自己连泰裕票号诚信不诚信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说它是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呢?第二,他向来讨厌捐官,认为捐官扰乱吏治,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但是张之洞转念一想,如果不答应他,又到哪里去弄五万两银子呢?没有这五万两银子,就没有五六千户人家的种子和耕牛,他们地里长的罂粟就不能被铲除,禁烟也就成了空话。

五万两银子毕竟不是个小数目,经过反复思考,张之洞决定采用折中的手段,答应为孔上司的票号题写“天下第一诚信”六个字,这跟孔上司所要求的那八个字相比,不仅仅是少了“票号”两个字的问题,而是意思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天下第一诚信”这六个字意味着:天下第一等重要的是诚信二字,并不一定是说他们泰裕票号的诚信就是天下第一。至于第二个要求,张之洞反反复复想了很久,最后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台阶:一来,捐官的风气由来已久,不足为怪;二来,即使孔上司做了候补道台,他依旧要做他的票号生意,并不会等着去补缺,也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位置,所以对孔上司来说不过是得了个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规定,捐四万两银子便可得候补道台,孔上司要捐五万两,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数目,给他个候补道台的虚名,于情于理,都不为过。为了五万两救民解困的银子,张之洞终于“说服”了自己,而孔上司最后也接受了张之洞的折中方案。

把事情办得周全,让各个方面都妥帖,这才叫高明。张之洞采取折中的方式,借孔上司的钱改善民生,而孔上司也得到了虚名。

人们常称赞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举措,是因为这些举措排除了触及各种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直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人询问一位办事高手:“如何才能办好每件事?”高手回答:“也没有什么,只是折中罢了。”这“折中”二字可使我们在生活中受益良多。

“糊涂”领导易受人拥护

领导如果在业务上精明,为人上宽容,非常容易获得下属的拥戴。

身为领导者,管理下属自然糊涂不得。但在很多情况下,精明也许恰恰表现为“糊涂”。这种别出心裁、恰到好处、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糊涂”,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能获得超出想象的理想效果。与过分精明的领导者相比,一个“糊涂”的领导者,自有其独特的魁力。他绝不会虚张声势、盛气凌人,也不会自恃高人一等而颐指气使、乱发号施令。他总是温良敦厚、亲切随和,给下属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其感到温暖、友好,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创造的热情和灵感,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各个势力长期混战,力量此消彼长。曹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力量。

不过在当初,袁绍的实力比曹操强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谋士都与袁绍有书信上的秘密往来,因为他们害怕曹操被袁绍兼并以后自己没有退路。

官渡之战结束后,在清理战利品时,曹军从袁军大营里缴获了一大摞书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写给袁绍的密信,那些写了信的人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众人紧张万分之际,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些信全部烧掉了,并对他们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以前我们就像鸡蛋,而袁军就像石头。我也在为自己的退路担心,我的下属这么做,我完全能够理解。”

那些提心吊胆的人见曹操如此宽容,又目睹那一大摞书信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个个如释重负,感到空前的轻松,几乎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那些给袁绍写过信的人,从此成了曹操忠实的谋士,他们争相为曹操出谋划策,为曹操称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一个单位里,如果领导者处处精明,斤斤计较,那么他的下属们就很难对他说出真心话,他们做事的时候,在很多拿不准的地方也不会征询领导者的意见,因为他们怕领导会因为这种小事而大发雷霆。最糟的就是,即使他们遇到困难也不会,或者不愿意告诉上司。某五金材料公司发生大笔货款收不回来的情况,虽然业务负责人知道这件事,但因为怕被上司责备,所以一直没有说出真相。不久,事情越来越严重,消息传到上司耳中时,为时已晚。在催讨货款时,发现对方已经破产,并且已经把一些值钱的东西都抵押给先来讨债的债权人了,只留下一大笔未还清的债。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为什么平常很谨慎,做事一板一眼的上司,竟会遇到这种事情呢?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发现:原来是业务负责人在账簿上动了手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个别的下属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之外,多半是因为领导者太苛刻了,导致下属在做不好事情的情况下,不是选择及时告诉领导者来共同面对,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小手腕来调整,结果往往会把事情越弄越糟,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般的上司会让下属有防备之心,所以上司有时候要放低姿态,表现出自己并不精明的一面,让下属觉得你和他们很相似,而不是监督机器,这样下属才能安心地畅所欲言。但是,不要真的什么都不懂,无论如何,上司应该事先对工作有所了解。如果下属不认为“上司还有一点儿真本事”,那么真的就会被下属看不起。

诚然,什么事都交给下属做、对工作进度一无所知是不行的。但是,经常一副战战兢兢、害怕被下属背叛的样子,也难保不会有问题发生。有时下班后和下属一起去吃顿饭、唱唱歌也不错,这样既能让下属看看自己私底下亲切的一面,也能促进与下属间的和谐关系。

培养视而不见的功夫

有时候难免看见不该看见的事,这时候不如装糊涂,假装没看见。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总是睁大双眼,两只眼睛像显微镜似的观察、计较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满意对方,我们会嫌弃、厌恶别人,这就处理不好与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爱人的关系了,会破坏起码的团结,会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亲人和爱人。如果我们闭上一只眼睛,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给别人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轻松,生活就变得可爱多了。

有个孤儿被一个目瞽的算命先生收做徒弟。某日,一枚银元掉落在地上,徒弟刚伸手,却让师傅抢先一步捡去。于是西洋镜被拆穿,原来师傅的目瞽是假的!师傅说,伪装是为了谋生计,为了这生计你又不得不伪装。你看,那个女人手持药方,步履匆匆、神色慌张,你就知道她家里有人得了急病;那个男人大腹便便,讲话打哈哈,你就猜出是个当官的。如此,替人算起命来就容易多了。徒承师业,这孤儿后来也装成瞎子,戴上一副墨镜周游四方,号称“瞎半仙”。在他的算命生涯里,找他算命的可谓三教九流都有,有由秘书陪同的官员,也有由小官陪同的大官,有身边人替他付算命钱的,也有自己从“红包”里抽出钱来的。反正人家都以为他是瞎子,只会闭眼替人算命,不能睁眼看这个现实世界。事实上某些人在他眼前一站,他就能认出是谁。对其中的某位,“瞎半仙”或许会在肚子里直笑:昨天我在电视上看你口沫横飞地作扫除迷信的报告,今天你却到这里听我做算命文章。

这种行为在生活中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糊涂”行为。在生活中,“糊涂”不等于马虎,“糊涂”是一门学问,包含着物极必反的深奥道理,属于清醒的最高级别,需要倾注大量的文化情愫进行长年累月的修炼之后才能自然流露。而马虎不需要做什么,只不过是一种满不在乎的陋习罢了。

将糊涂学活学活用到生活中,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叫做视而不见。对有些事情,你好像已经看见了,又好像没有看见。工作中要多运用这种视而不见的功夫,少去注意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更不要肆意发挥你的好奇心,否则,你就是聪明过头了。

该糊涂的时候要糊涂

一个人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那么烦恼和忧愁便会先于“说法”而来,不利于身心健康。

有这么一件真实的事:某单位有两个职工不到规定的年龄就提前办了内退,一个是管理人员,大小是个干部,在单位是有名的“不占便宜就是吃了亏”的人;另一个是普通职工,当了一辈子工人也没有占过什么便宜,退休后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退休一年后,那个中层干部因为老觉得自己这次提前内退吃了亏,整日郁闷,结果还没拿到退休证就忧郁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另一个职工上班时是车间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出大力挣小钱,没占过什么便宜,内退后也只是靠卖点儿菜赚点儿小钱贴补生活,却心态平和,一家人一直过得和和美美。

这件事使人想起了一句话——糊涂者长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烦恼和忧郁状态的人,不仅会加速衰老,而且高血压、精神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而心态“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当你处于困境时,“糊涂”一点儿能使你保持心胸坦荡、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还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就是“糊涂长寿”的倡导者和受益者。

马季在继承民族曲艺的同时,也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精髓,并作为他的保健良方,潇洒地生活着。马季在“文革”时期不知挨过多少批,受过多少训,他对此总是“糊涂”以待,丝毫也不申辩。他说:“我要是小心眼儿,这世界上早就没有马季了!”当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忙于“传帮带”,推出年轻相声演员,可有人劝他:“干吗不露露脸,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干吗老让大家惦记着。要那名干什么?谁不知你身上有几两肉?”

“糊涂”使他有清醒的头脑、轻松的精神状态。

有一阵,马季好久没有“出场”了。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两个小伙子谈论:“我听说马季出事被抓了!”

“不会吧,昨天电视台还在播他的相声呢?”

“那是早录好的!”

巧的是,马季当时正好坐在车上。可他又“糊涂”起来,把头往衣领里一缩,不吭一声,到站就下车了。

显然,马季的“糊涂”是一种平常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而这正是养生的高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更有甚者,因想不开而轻生厌世,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那么,怎样才能在该“糊涂”的时候做到“糊涂”呢?

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求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第三,要学会广交朋友,遇到挫折、失败之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谈谈心。

第四,要学会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会随遇而安的人眼光远大、胸怀宽广,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这样的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自然也就健康长寿,生活得愉快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