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老实人致命缺点 > 第九章 老实人缺坚持(第2页)

第九章 老实人缺坚持(第2页)

陈永栽回顾自己的事业时,这样总结:“许多人想知道我‘从无到有’的成功秘诀。其实,我与大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的就是努力工作,面对风险,抓住机遇。”

他还写了一本书——《老子章句解读》,把对《老子》的理解融入到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老子的辩证思想的影响下,人弃我取成了陈永栽的经商理念。处变不惊,越挫越勇是陈永栽从古书中悟出的处世态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以及当今诸多成功人士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弃追求,将会终身遗憾。

老实人启蒙: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做事要永远勤奋

“勤奋与机会哪个更重要?”

一个台湾的老者回答:“勤奋重要。”

问者暗暗嘲笑:“人在江湖,机会才是最重要。”

老者含笑不语

事后道:“勤奋与机会本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不可在一起去做选择,人固然需要很好的机会让自己成功。但,机会是不可控的,而勤奋才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老者的话让我们明白:没有自己的勤奋,就是不可控的机会来到,我们也无力去把握机会。就如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只有我们勤奋的工作,专心的学习,用心的去做设计,当我们有机会一个优质的客户,才可以做出很好的设计。

勤奋的人应该知道的是,大量的辛勤工作不一定能赶得上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要哀叹机会不青睐自己,他就在你身边。毫无疑问,它不久就会来敲响你的门。

1878年6月6日,一个名叫威廉·江恩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路芙根市的一个爱尔兰家庭。由于江恩的父母是爱尔兰籍移民,家里没有一丝的积蓄,加之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江恩的母亲常常为一日三餐发愁。

少年时代的江恩只读了几年书便早早辍学了,他不得不像大人一样,为了生计奔波,江恩在火车上卖报纸、送电报,贩卖明信片、食品、小饰物等东西,赚取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家用。与所有报童们不同的是,江恩放报纸的大背包里时刻都装着书,空闲的时候,当别的报童们纷纷去听火车上卖唱的歌手们唱歌或跑到街上玩耍时,江恩便悄悄地躲到车站的角落里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江恩意识到,自然法则是驱动这个世界的动力。

江恩的家乡盛产棉花,在对棉花过去十几年的价格波动做了分析总结后,1902年,24岁的江恩第一次入市买卖棉花期货,便小赚了一笔,之后他又做了几笔交易,几乎笔笔都赚。

棉花期货上的成功坚定了江恩投资资本市场的信心。不久,江恩到俄克拉荷马去当经纪人。当别的经纪人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客户以提高自己的佣金收入时,江恩却把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记录收集起来,一头扎进了数字堆里,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着规律性的东西。

当时做经纪人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每到夜晚,江恩的许多同事便出入高级酒店、呼男唤女,而由于没有客户得不到佣金,江恩只能穿着寒酸的衣服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独自工作着。同事们笑他迂腐,笑他找不到客户,还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路芙根的大笨蛋”。

江恩并不理会这些,依然我行我素。他用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自然法则和金融市场的关系,不分日夜地在大英图书馆研究金融市场在过往一百年里的历史。

1908年,江恩30岁,移居纽约,成立了自己的经纪业务。同年8月8日,江恩发展了他最重要的市场趋势预测法:“控制时间因素”。

经过多次准确预测后,江恩声名大噪。

许多人对江恩一次次对证券市场的准确定位颇为不解,更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他的成功只不过是传媒在事实的基础上大肆渲染的结果。

为证明自己报道的真实性,1909年10月,记者对江恩进行了一次实地访问。在杂志社人员和几位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江恩在10月份的25个市场交易日中共进行286次买卖,结果,264次获利,22次损失,获利率竟高达92。3%。这一结果一见诸报端,立即在美国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惊呼,这个年轻人简直太幸运了!

以后的几年里,江恩在华尔街共赚取了5000多万美元的利润,创造了美国金融市场白手起家的神话。不仅如此,他潜心研究得出的“波浪理论”还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作为世界金融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而被广为传播。

老实人启蒙:

许多时候,人们总会用“幸运”来形容一个企业家或是某个人的崛起与成功,还有一些人会经常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对生活和事业中的“不公平”产生困惑与不满。事实上,幸运的得来靠的是一个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永不放弃的执著。

决不轻言放弃

畏难同样是一种藏在我们个性深处阻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弱者的体现。他们在困难面前总是望而却步,将它当成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总羡慕别人的气魄与能力而埋怨自己的怯弱与无能,其实这种心理感觉往往会将事情的真面目歪曲,“难”,通常是一种靠不住的直觉反应,因为避难趋易是人的本性之一。

但是,“难”、“易”的判断,在多大程度上靠得住呢?判断就是评价,是人心灵的产物,就免不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时间、地点、评判标准、惯例、心情、经历、他人影响的程度,等等。所以,任何评价,有可能是符合实际的,也可能完全不符合实际;有可能只适合你,但不适合别人,或者适合别人,却不适合你;有可能符合此时“实际”,但在彼时,又不符合……难与易是相对的,或许一些乍看比登天还难的事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变成容易。

大仲马的名声如日中天时,一位年轻人给他写信,建议两人合写一部小说。大仲马的回信非常刻薄:“先生,您怎么胆大包天,想到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一辆车上?”

青年也不甘示弱,回信说:“仲马先生,您怎么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把我比成马!”

大仲马一看,转怒为喜,又回信说:“请把文稿寄来,我的朋友,我乐意接受您的建议。”

上述事例很好地证明了一个道理:所谓“难不难”、“成不成”,都没有完全客观的标准,更多是自己的认定。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变数,看来相同的情形也可能有不同的变数,所以,即使遇到最不容易逾越的障碍,也不要盲目认定“真难”。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困难即使如一座大山立于自己面前,也要相信: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面对困难,弱者总觉得它如一座大山摆在面前,不可征服。但强者却对此绝不畏惧,他们认为困难是存在的,但绝对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努力去解决,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最大的难题也完全可能迎刃而解。墨西·门德尔松就是这样的典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