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此要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营销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等具体制度。
建立和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制度要健全,要力求完备,以便处理问题时有根有据。
2。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坚持领导与员工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涉及到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行为及各种利益,因而绝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文字性事务工作来对待,而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经过充分讨论,按有利于员工贯彻执行的原则来进行制订。
3。制度的制订要根据实际需要,以能发挥实际效果为目的。不订无用的制度,不订空洞无物的制度,不订不切实际的制度。
4。制度的制订不能与国家法令相抵触,要考虑人性和风俗。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性大市场的形成,企业势必要与更多的国家、地区、更多的人群打交道,跨国企业、多国企业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因此,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考虑到国家法令,当地风俗习惯、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习惯等等。
5。制订的制度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彼此相互配套,避免重复和相互矛盾。由于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由许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与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一套不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或是互相冲突的管理制度只能使企业中的人员更加无所适从,管理更加混乱,而不可能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六条指导思想:
1。领导与员工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既能体现领导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又要反映出普通员工维护制度的愿望。企业厂部领导应统一负责组织拟定,在制定中要坚持走员工路线,及时总结员工经验,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从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出发,务求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3。相对穗定原则。
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考虑发展,要避免朝令夕改,保持相对稳定。
4。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有利于实行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为员工服务的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方便员工工作生活。要尊重以人为本的原则,订出的条例要有人情味。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是对工人“管、卡、压”,而是革命自觉性和纪律性的统一。建立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
6。先立后破的原则。
在新的管理制度没有生效以前,原有的制度应该继续执行,以免使管理陷入混乱状态。
制定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1。实际生产:力水平,即要把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作为制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依掂。同时还应考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炔而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切合实际,既反映出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反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包括工厂内部的和工厂外部的)用制度加以肯定,让人们照着做;失败的教训(包括工厂内部的和外部的)用制度加以否定,禁止人们重蹈覆辙,保证事故不再重演。使制定的制度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结晶。
3。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管理制度既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管理制度既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管理制度,必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为依据,使制定的制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法令法规。
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是领导同员工相结合,反复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足总结本企业的经验,总结历史的经验与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发动员工进行自我教育、参加民主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制定规章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是:
调查——分析——起草
讨论——修改——会签
审定——试行——修订——全面推行
也就是说,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才能起稿。草稿形成以后,要发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基层单位反复讨论,斟词酌句,慎密修改,并经过有关部门会签和领导审定,然后在小范围内试行检验。对试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破绽,要认真进行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提交总经理或者董事会通过。只有遵循上述基本程序,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才能切合实际,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才能顺利贯彻执行。
4.制定管理制度的八条戒律
企业规章制度是组织利管理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手段,这—手段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同时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伺避免制度管理的失误,不妨牢记制定管理制度的八条戒律,或许会从中受到启示。
这八戒是:
一戒草率从事,聊备一格。
为了应付上级草草订出—份管理规章,根本不向干部职工宣布,当然更谈不上执行。
二戒抵触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