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时,要善于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自己糊涂的一面,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不如掩藏起自己的精明。毕竟,我们的一生不应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即便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必要。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正如俗语俗话所言“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对小事不斤斤计较,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只在关键时刻显身手。
《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良材。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即使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忍气的情形也时常会发生:骑车上班,被人刮倒了,找他论理,他还蛮不讲理,甚至要动手打人;写好报告送上去,当头的不认真看,强不知以为知,倒过来还瞎批评一顿;论条件,这次升职,自己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却没有得到晋升,而不如自己的却上去了;遇到这些让人气愤的事,怎么办?有人任性而为,大发脾气,大吵大闹,伸拳动腿,投河上吊,不出尽胸中的恶气不甘休。
有的人则不然。他们认为这种任性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出于气愤和人动武,把人打伤或被人打伤,都不好;出于气愤和领导顶撞,只能增加领导对你的恶感』口薪晋级、拿大奖没有轮上,已成事实,无法更改,大吵大闹只能伤害自己身体和形象,还有何用?
认为”忍是懦弱者的哲学”,这只不过是从表面上看问题,恰恰相反,忍是强者的哲学。只有志存高远、目光锐利、意志坚强的人,才不会为小小不平之事而盲动。
冤家宜解不宜结,别与仇恨较劲儿
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些许摩擦与不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与度量:心胸狭窄的人选择斤斤计较,因而“失众友”,心胸宽阔的人,选择用宽容包容过去,因而“聚众朋”。
在面对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时,不妨潇洒地挥手,让不愉快随风而去。宽容就如缕缕和煦的春风般,吹开我们心中的愁结,使快乐永驻心间。
事实上,人心往往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不计私仇、宽以待人的人。张绣曾是曹操的死敌,陈琳曾为袁绍写檄文痛骂曹操,但他们归降后,曹操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才换来张绣与陈琳心悦诚服,诚心归顺。
故事里的人,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也不过是工作生活上的一点小摩擦罢了,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人与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你。
比如说,同事曾经与你为一个职位争得面红耳赤,不过,今天你俩已分别成为不同部门的主管,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将来的情况又有谁晓得?所以你应该为将来铺好路。
如果你无缘无故去邀约对方或送礼给他,太突兀,也太自贬身价了,应该伺机而动才好。例如,从人事部探知他的出生日期,在公司发动一个小型生日会,主动集资送礼物给他……记着,没有人能抗拒好意的。
要是对方攉升新职,这就是最佳的时机了,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吧;如果其他同事替他搞庆祝会,你无论多忙碌,也要抽空参加;否则就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餐吧,恭贺之余,不妨多谈大-家在工作方面的喜与乐,对过往的不愉快事件绝口不提,拉近双方距离。
记着,这些亲善工作必须提前抓紧机会去做,否则到了你与他有直接麻烦才行动,就太迟了,也只会予人“市侩”之感。
或许有些人认为,宽容是软弱的表现,宽容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
有甲乙两人,某甲向某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某乙拒绝。不久某乙向某甲借马,某甲遂答:“上回你不借我镰刀,所以这回我不借马给你。”
这是报复。
如果某甲向某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某乙拒绝。不久某乙向某甲借马,某甲虽然答应,卸趁借马之机向某乙说道:“上回你不借我镰刀,但是这回我却借你马匹。”
这是憎恶。
如果某甲向某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某乙拒绝。不久某乙向某甲借马,某甲欣然答应,不但绝口不提上次借镰刀的事,还热情地告诉某乙这匹马的习性。这就是宽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多是具有报复之心和憎恶之情的人,而那种具有宽容的博大胸怀的人,必将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另外,即便只从“利己”的一面出发,忘掉过去的仇怨,可以使我们轻装上阵,心中充满了自信与安定。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一味与仇恨较劲儿,浪费的是你的青春与精力。当有一天自己钻了牛角尖的时候,你可以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的力量都放在喜欢的、能产生成绩的事情上多好,你可以拍拍手转身走掉,决不会遭到任何阻拦。
高瞻远瞩,不介意口头上的胜负
看得远才能走的远,他们说,把目光放远一些,一是看清方向,走得顺利,不至于总是遇到障碍走回头路;二是走起来不会太累,能走的快走的远,成语“高瞻远瞩”正是蕴含这种“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可见,走路爬上需要眼光,经商赚钱需要眼光,而做事做人同样需要眼光,如果你目光短浅,那么你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终极目标,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高瞻远瞩的人,一个眼光长远的人。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识荣辱、知进退也。识时务者,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决不会去拿鸡蛋碰石头。他会刚柔并济,在自己不得意的时候,退一步,保存实力,以待来时。真正的大丈夫不一定是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却会是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聪明者,他们懂得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郑晖从业已经有五六年了,他的技术和工作态度都没得说,他唯一一个缺点就是脾气大直,说话太冲,这使得他遭受了不少的挫折。
郑晖在一家公司干了三年,逐渐从一般的技术人员做到了一个小工头,有望升到主管的位置。然而一件事却使得他的升迁之路被彻底地堵死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郑晖正在对公司模具部门的工模进行盘点,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对盘点事项做了详细的安排,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工人们开始在闷热的车间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不知什么时候,上司过来了,看了他的工作步骤后断然说:“停下来,停下来!”然后又指点应该如何去做。郑晖向上司解释了方法的具体步骤并且说明这是他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工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工作方法,而且工作进行得很好。郑晖又对上司说,你的指示虽好,但用于模具盘点不合适。上司听了这话,立即阴沉了脸,用生硬的口气命令,必须按他说的要求去做。但是郑晖觉得他的指示里含有明显的漏洞,于是据理力争,接下来双方理所当然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上司暴跳如雷,郑晖也气得脸色铁青。最后郑晖甩下了话说:“既然你那么坚持,那你就让他们按你说的去做吧,出了什么问题我可不管。”说完他就离开了车间。事后郑晖手下的工人们还是遵循了他的方法,上司的提议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是根本行不通。
之后郑晖慢慢地把这件事淡忘了,只是每次同事获得加薪或晋升时,他却总是靠边站。他和上司偶尔见面的时候,上司有时候会对他轻轻地笑一笑,意味深长的眼光,即使是直肠子的郑晖也醒悟到了一些东西。他终于明白,其实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至少对上司而言是如此。
最终郑晖选择了离开。离开公司的那天,他忍不住去问上司,到底是不是因为那件事情才使得他成为了升迁的“局外人”。上司摇了摇头,又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你要记住,没有上司愿意被下属顶撞,哪怕是只有一次!”郑晖苦笑着离开了。
在工作中无论上司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司正确的情况下,下属对上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这点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觉得上司错了,一般下属的心里就憋不住劲儿,想和上司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司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面子上肯定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下属,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的机会。
一般来说,上司都有着非常强的尊严和成就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因此,对于上司来说,侵犯尊严等于是对人的污辱和蔑视,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大逆不道”的犯上之举。这是身为下属的人在与上司打交道的时候,切切要铭记在心的处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