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身为经理应该怎么做 > 第三天 如何成为优秀的经理(第1页)

第三天 如何成为优秀的经理(第1页)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经理,只有在创业、工作中不断完善,突破自我,历练磨练,才能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经理。经理无大小、贵贱之分,关键的是你是否全身心投入在做,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做,并也坚持不懈,执著追求着,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1.致力于树立好榜样

经理们想提升团队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先提升他们自己,使下属以他们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超过了通过公共关系大肆宣传。

对全球第一大PC厂商Dell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来说,他的事业做得这么大,还有必要使自己有所提高和发展吗?事实上,迈克尔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甚至会真诚地与全公司所有干部一起,讨论他在领导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活生生的研究案例。对戴尔公司的所有员工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由于他的作用,傲慢自大的领导风格、“没什么需要提高的”等言论在戴尔公司变得没有市场。

NorthropGrumman——美国国防工业的巨头,其首席执行官KentKresa曾继承了一个在诚信方面声誉很差的公司。但是,他的领导团队却成功地扭转了公司形象,重塑了一个在公众意识中执行力强大的企业。他是怎么做的呢?

在整个过程中,Kent其实是个示范者,一开始,他就向员工们清楚地讲明了自己对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看法,以及对这个企业重塑形象的期待。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并始终如一地将其传递给合作者。

他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个讲诚信、富有执行力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的所有领导者都在为发展而努力。

经理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可以帮助和教育管理层,但是如果经理傲慢自大则产生相反的影响。当经理发起“造神运动”,将自己神化的时候,如果他再告诉每一个人,他们都需要提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自然,他的这种行为会被不同程度地复制到管理层的每位员工身上。

优秀的领导者都希望他们的员工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和发展。假如我们能在前面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或许,我们就能更好地激励周围的人去做同样的事情。

2.做一个开拓者和部门建设者

经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指导下属,同时致力于部门建设。他集开拓者,教练员,辅导者和部门建设者的职能于一身。

当员工由于无法对付某个问题而感到苦恼时,身为上司者不妨以个人的经验提供员工一些方法。然而,许多时候,情况往往在开始时便弄巧成拙,变了质;上司虽想用温和的方式传达给员工,但是语气无论如何都隐含命令的意味,那么员工表面也许接受,心里却未必服气。因此,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要知道,当员工因为不知如何做而感到闷闷不乐的时候,上司如果趁机在一旁干预,对于员工而言,或许意味着对他们不信任。

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对员工表示:“如果是我,我将这么做,你呢?”以类似的做法来指导员工,不但可保持自己的立场,也可将意见自然地传达给员工。甚至员工极可能会认为上司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这样,上司说服的目的便达到了。如果硬是规定员工必然按照自己所示的方法去做,那么员工除了服从以外,便毫无选择可言。其次,对员工而言,只要服从上司的指示,自己根本不必动脑筋思考,反倒轻松,何乐不为呢?事实上,上司直接表示自己的方法,毕竟无法让员工真正学到工作的实际技巧。

如果上司能够提出多种方法,让员工自己有机会加以思考,员工一方面会认为上司是给自己面子,另一方面则将提高对上司的信赖。

此外,在教导工作时,有时也可稍微改变说话的方法及语气。例如可强调:先考虑对方的立场,让对方了解我们的利益,也就是他们的利益。如此指导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知道,讲课与演讲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大学讲课,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只要有知识,人人均可以上讲台。演讲则不然,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与听众沟通,必须“制造”刺激。换言之,就是在他们想学习的心态上点燃学习的火花。

在交往中“讲话和谈话”并不困难,但是要让对方理解则不容易。就是说,要让对方用耳倾听并不难,要让对方用心思考则不是易事。教导他人时,必须划清此两者的差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员工有过失时,无法将前述二者划分清楚的上司,便会一味地想到把自己的知识告诉对方。例如向他们指出:过失的原因在于此时此地发生此事,经由某作用而产生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做。如此就变成讲课了。话虽然进人对方脑中,但却不是对方切身需要的东西,因此无法吸收,甚至容易将之遗忘。

所以,最好明确指示其过失所在,但暂时不必教导该如何做、如何防患于未然,以及过失等方法,让对方有自我思考的余地。当对方能自己思考却又无技可施时,自然会发问:“这里该怎么办?”

此时再给予适当的意见。才是最合乎实际的教导方法。

许多身为上司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员工,而不让员工自己去思考。如此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员工,这是上司必须深予警惕的一环。

当然,经理也不纯粹是下属的专业技能教师,他还应当做好部门建设。

在你的公司中有着许多像你的部门一样的小团队,以前在谈到团队精神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的称呼它。可以说当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你的部门的时候,由于职能和利益的一致性,你们是一个相同发展方向的集团,我们叫做团队。而当分别来独立的观察每个团队时,其内部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结构,他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称之为组织。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讲你的部门称为一个组织更准确些。

组织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职能性质而分的,另一种是按照邯门(或地区)性质而分的,而且各有它的特性。良好的组织有以下三个准则:①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组织形态;②要适当授权——组织功能;③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组织关系与工作环境。所谓健全的组织体系,指的是组织的具体部分,组织模式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组织功能发挥的优劣,就像一盘上等的珍珠,虽然个个珠光玉泽,但是单个的它不能佩戴,只有用铜丝将它们彼此之间有机有序的穿连起来,将每个珍珠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珍珠们才能以项链,手镯等等装饰物的形式出现,以整体的美感掩盖个体的不足。

建立健全的组织形式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①要根据目标来组织。目标是建立组织的根本出发点,离开目标的组织将是不切实际的组织,企业中一般以长期计划、产销预算等重要因素的预测体现目标,来进行组织。就好像刚才的珍珠,起要做成项链还是头饰,你心里首先要有个计划,“跟着感觉走”,可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行得通的。

②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组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长,每项工作都有它的繁简之分。所以,你在进行组织的时候应该尽量兼顾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人事安排,这是管理者才能最集中的体现之处,当你把所有员工的优缺点都有了不同深度的认识的时候,如何有效的进行“搭配”可是门艺术,成功的组织,几个能力一般的人会发挥出远远大于他们个人力量之和的能力来。③要维持适当的控制幅度。这应该算是统领全局的考虑。主要是对组织的纵的层次与横的有关的安排,一方面要维持适当的控制幅度,一方面又需避免不必要增加的管理阶层的层次,以发挥组织的高度功能。

④要使每个部属只对一个上司负责。在每个员工上面监督的人愈多,干劲愈小,分层负责的秘诀是要使每个部下只对一个上司负责。习惯了遇事到处报批盖章的人是否对这样一个规定感觉有点陌生呢?你也许会想这样会不会降低工作质量的保障系数呢?会不会单个的主管和员工沆瀣一气呢?这些问题大可不必担心,事实证明对于一个素质较好的员工来说需要应付的“头儿”越少越有创造力和工作兴趣,同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直接管理员工的管理者也要对他的上级负责,也就是说他们也在受到监督,或者,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如不定期的同级主管的调换——当你认为有十分的必要的话。

⑤一切工作就绪,画出一张完善的组织系统表,这是一张让你自己不会糊涂的图表,务必要使上下级的关系十分明确,使其能显示出每个人工作的功能。同时凭着这张纵观全局的图表,检查一下工作是否有所失误。

不要认为现在就大功告成了,真正的组织工作应该是在日常,所以主管最好“警惕”的关注你的组织的运行情况,对不恰当的地方和意外的变化做出必要的改动。

3.做一个热情的幻想家

“职业经理人”这一新生物进入新世纪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追捧,人们对职业经理的印象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非常务实的感觉,其实他们如果多运用右脑领导也完全可以是一个热情的幻想家。

新世纪来临以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右脑的时代,左脑主管语言、逻辑、分析等的一些东西,右脑主管一种非线性的、跳跃性的、全景的,乃至是艺术范畴类的东西。作为新世纪的领导者,为什么我们提倡这样的课题?因为我们说领导的另一面不再是被领导者,而是一种追随者。被领导者是管理控制体系下的管理名词,追随者则有一种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目标。领导者在新世纪越来越难当,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去所应用的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正在减弱,行政领导已经变得荡然无存。我们需要的是领导者要有一种远见,能够展示一种远景。这样就对领导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领导者的创造力从哪里来?是来自于领导者的右脑。

设想一下,如果区域经理要管几十个人,几个省的市场,这样的管理层次,这样的管理幅度,这样一支人数众多的管理队伍,如果没有远见,如果你对下一阶段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以及达成目标的方法没有概念,怎么能在大家面前有影响力!这样的管理影响力来自哪里?对领导者创造力的要求来自什么地方?来自想象力。营销工作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有想象力,所以说没有想象力的干部可能就没有丝毫的创造力,自然也就无法保持工作上的激情。

反观那些工作上激情洋溢的幻想家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最终要的是他们做到了以下两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