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是改变命运的必修课
女人的生活多磨难,女人的命运多险滩。她们负载着诸多不幸,也经历着无数的磨难,但她们大多数都没有倒下,尤其是视困难为垫脚石的女人,她们可以让命运在坚韧面前转变,她们用坚韧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的成功。是的,任何一个女人,要想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坚韧是必备的素质。坚韧可以让女人苍白的脸绽放灿烂的花朵,让胆怯的眼神放射自信的光芒。
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当中,年轻的女性一般都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但这是每一个女性都必须要克服的,做事必须能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因为惟有坚持才会有效。
只有坚强的女人,为了坚强而追求着坚强,停不下脚步,才能掌控命运,改变人生,并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总而言之,女人要活得自我,活得幸福,坚强是第一要素,因为它就是一把开山的斧,远航的帆。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地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可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
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使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但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成功了。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由此可见,成功需要坚忍和毅力,没有毅力的女性,难以做到自强自立;没有毅力的女性,难以撑起自己的那片天空。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再远的目标,你也能把它变成现实。所以,面对不幸的困难,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做一个成功的女人,坚韧是必修课。
别在抱怨中煎熬人生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总是生活在唉声叹气和怨天尤人的牢骚之中。他的眼睛、耳朵好像长得不合时宜,总是看这也不顺眼,听那也不对劲,经常心中充满激愤,抱怨命运,痛恨别人,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怨老天无眼。
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矛盾、产生各种不平衡心理,原本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整天为此牢骚满腹。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这其中可能有他人的原因,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自己的不是。一个人如果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凡事不往好处想,不拿美好的未来鼓励自己,那么他的心中便会布满阴影,结局一定是作茧自缚。
人一生中遇到的障碍,也大多是自己设置的:蒙昧的时候看不见真理,邪恶的时候忘记了正义,卑鄙的时候抛弃了善良,愚蠢的时候玷污了智慧。有些事情本是正常现象,但由于心态不正,总是看着不顺眼,认为自己手里拿的是“劣牌”,认为自己怎么奋斗也看不到希望,所以总是抱怨生活不公,怨天尤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在失败者的心灵花园里,不仅长满了草,成了成功者的跑马场,往往还滋生荆棘和仙人掌,把自己刺得浑身是伤。
抱怨自然有它的“好处”,因为怪别人是很容易的,同时还可以为自己的错误找到一个开脱的借口。不想读书可以怪老师教得差,人际关系不好可以怪大家不了解你,吃得太胖可以怪妈妈或老婆做的饭菜太油腻,同事升职可以怪老板偏心,受残破婚姻折磨了半辈子是因为传统压力,而自己升了职可以怪老板故意加重自己的工作,中了彩票也可以抱怨自己还要缴税。
生活在大海里的一条鱼,总是感到生活得没意思,一心想找个机会离开大海。一天,它被渔夫和他的儿子打捞上来,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这回可好啦!总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渔夫和他的儿子很喜欢这条鱼,就把它放在一只破鱼缸里,每天欢畅地游来游去。
每天,渔夫总会往水缸里撒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晃动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饰,讨渔夫喜欢。渔夫高兴地乐了,又撒下一大把鱼虫,鱼大口大口地吃着,累了则可以停下,打个盹儿。鱼开始庆幸自己有了一个美好的命运,庆幸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的一身花衣。它自言自语道:这才是幸福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鱼儿一天天地游来游去。它似乎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回到海中去。“我是一条漂亮的鱼。”它总这么对自己说。
后来,渔夫出海遇了难。渔夫儿子也准备收拾东西搬家。什么都带上了,只是忘了那条漂亮的鱼。鱼在缸里大声地喊:“嗨!带上我,别丢下我!”可是没人理它。鱼开始抱怨渔夫儿子对它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甚至抱怨它决意离开大海时伙伴们为何不加以阻拦,抱怨它所认识的一切,只是忘了抱怨它自己。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悄悄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的鱼——死鱼。
不要抱怨自己被人忽视,或者感叹自己虚度年华,一事无成。要知道,气愤和不平只会白白地耗尽自己的热情,颓废消极的情绪只会销蚀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仔细反思一下:在工作中,有没有时时保持奋发前进的斗志?是不是处处保持“我只有一次机会”的自断后路、义无反顾的气概?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投入生命的激情?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会自己重用自己,发掘自己。尽管成功的道路上不乏急流旋涡,但仍然应该勇敢地追逐,不断地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干自己最该干、最能干、最有希望干出成就的事情。
在人生的路途中,当你将思维困于忧伤的樊笼里,未来就会变得暗淡无光。长此下去,你不仅会将最起码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磨灭,还会将身边那些最真的欢乐失去。而如果你能做到祛除掉心中的那份怨天尤人,那么你的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对每个人来说,身边充满欢乐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欢乐组成了我们生命链上最真实可靠的一环,你一环一环地让它们松落了,欢笑还怎么能延续下去呢?
一个经常抱怨的人总是时时刻刻感到不满意,即使有人关心帮助他,他也会抱怨别人关心不够。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他就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从不主动检讨自己的过错。抱怨无济于事,它只能使我们在痛苦和烦恼中备受煎熬。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无须去抱怨环境和他人,更不要让抱怨成为一种自身得出习惯。
用激情点燃人生之火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健康的身体,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最终却—事无成。心理学专家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消极心态的人总是忧郁地叹息着:“唉,命运已由天注定,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听天由命吧。”乐观心态的人总是充满激情,用积极的心态自信地鞭策自己:“一切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可以把握命运,我可以改变我的人生。”幸与不幸,其实只是想法上的问题。一般说来,感到幸福的女人,通常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事物。反之,感到不幸的女人通常都抱着消极的态度。
现如今都市里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而且呈现了年轻化,工作中出现的压力,感情的不顺,生活的平凡,种种状况都导致了这样症状的发生,不是说他们太不自信,有的甚至是因为太自信,而承受不了丝毫的打击,我们现在要学习的不仅是消灭消极,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习如何积极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