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这些矛盾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用人方面出现了偏差。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与下属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这就要求领导不仅要重视个人,而且要重视整体,尽量做到协调用人。比如说同一课题需要由几个人来同时完成,那么在选用人才时,不仅要注意人专其才,而且应尽量选取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工作,这样就减少了矛盾的隐患。另一方面,就是不要闲人,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就绝不安排第二个人,这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人有其责,那么就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放在勾心斗角上了。
用人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地当和事老,哪儿出现险情,就去那儿救火,这样只能使领导者疲于奔命,收效却甚微。真正做到用人协调,就是要合理用人,设法使组织保持一种科学而合理的结构,各种人才比例适当,相得益彰,实现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用人协调,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点人手:一是注意年龄结构;二是注意志趣相投;三是注意健全制度。
就年龄方面而言,一般来说老年人深谋远虑,经验丰富,但思想易保守固执;中年人思想开阔,成熟老练,但创新精神锐减;青年人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但缺乏经验和韧性。如能将这三个年龄段的人才合理搭配,梯次配备,就可以充分发挥各年龄段的自然优势,获得理想的整体效果。
当然这里说的合理搭配,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总体比较而言,较为合理的方式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以中年人为主,兼用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青年人敏锐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耐压性,也能够保持工作的稳定性。
就志趣而言,不妨以马克思、恩格斯二人为例来说明。马、恩之所以具有非凡建树,不仅在于二人超人的天才,而且在于二人实现了知识、才能、性格上的互补。马克思善于思考观察,分析问题透彻,老成持重,从不讲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而恩格斯思维敏锐,性格外向,性子急,能及时捕捉到新思想、新事物。马、恩在一起工作,恩格斯能帮马克思捕捉灵感和信息,而马克思又能使恩格斯的认识得到深化和提高,二个相互配合,共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典范。当然,马恩二人的搭档,是历史提供的机遇和巧合,并非某个人的慧眼识珠。但二人之事对今天的用人者来说,却是有不少借鉴之处的。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把天看成是主宰一切的万物之主的话,那么不正是这位主宰一切的领导,实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诚合作吗?
最后说健全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领导用人,如果一味靠感情用事,即使是再高明的领导,恐怕也有看花眼的时候。制定一套健全的用人制度,则是实现协调用人、优化结构的保证。
三个和尚没水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用人制度。如果把和尚比作领导手下的人才,就可以出现这样一种场面,一个人才是艰苦奋斗的问题,两个人才是协调用人的问题,三个人才则是机构雍仲重叠,需要优化组合的问题了。俗语说无事生非,在工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必然就会产生互相扯皮,争功诿过的现象。领导任人,切忌出现三个和尚的问题。
谋事不难:
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系统的根本特点就是整体性。组织就如同一个健全的人,各个部门就如同人的各个器官,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余的器官是毫无用处的,同样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多余的部门和人员也是无益的。
不用任何一个余人
社会上有种情况屡见不鲜,即某个官职由一人担任便足以应付,却安排了好几人。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体制问题,实际上是领导者在任人上的严重失误。不用余人是领导者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机构雍肿,冗员繁多,效率低下。
1.兵不在多而在精
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就一贯坚持“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他多次对群臣说:“选用精明能干的官员,人数虽少,效率却很高;如果任用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数量再多,也人浮于事。”他曾命令房玄龄调整规划三十个县的行政区域,减少冗员。唐太宗还亲自监督削减中央机构,把中央文武官员由两千多人削减为643人。他还提倡让精力旺盛、精明能干的年轻官员取代体弱多病的年迈官员。通过这种方法,朝廷上下全都由能人主持,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政通人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
相反,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政权以后,洪秀全滥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竟达二千七百多人,造成多王并立,各自拥兵自重,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从而致使天京事变的发生,促使太平天国由胜而衰,走向败亡。这成为领导者以后用人的深刻教训之一。不用余人,是保证令行禁止和高效率的重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兵不在多而在精”越来越为众多领导人重视。近年来,中国上自国务院,下自县乡机构都大刀阔斧的展开了精减机构,裁减冗员的政治体制改革。企业也不甘落后,都大力实行下岗分流的改革。这样削减了大量不必要的机构和冗员,既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又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许多企业通过减员分流逐渐扭丑为盈,一些国家机关、部门也由原来的一片混乱变得井然有序。可见,中国领导们在任人改革上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其中隐含的就是不用余人的准则。“能者上,庸者下”,同时把好数量关,是做到不用余人的关键之处。
2.人多未必好办事
中国自古以来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以及“人多好办事”等形容人多好处大的词句,但这些并非“放之四海面皆准”的真理。领导者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应用。尤其在任人问题上,人多未必好办事。
首先,人多了不利于统一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部门都必须统一管理,才能有高效率的出现。而如果本该一个人办的事却安排几个人去做,就可能产生意见分岐,互不相让,甚至产生矛盾,最后分头行事或者大家都一走了之,谁也不办。人多了,各有各的看法,加上一些人可能心怀不轨,就难以统一意见,.办事效率可想而知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领导者在任人时就不用余人。
其次,冗员繁多易形成懒散的作风,效率低下。古语说,“—‘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无疑是人多未必好办事的生动写照。不难理解,由于一职多官,遇到事后相互推委,都怕惹火烧身,都想明哲保身,做一个好好人,效率当然上不去了。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是条蛇,三个人是只虫”,可能就是形容这类现象吧。
最后,冗员繁多不利于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由于没有集中的权力,加上相互牵制,都怕对方超过自己,一些人才的想法和看法得不到尊重,策略也无法实施,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些有才之士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施展,这对公司或部门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谋事不难:
领导者们在任人问题上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人多就好办事,事实上恰好相反,用多余的人只会碍事。近年来在深圳迅速崛起的三九企业集团引人注目。该企业的成功经验被称为“三九机制”,而“三九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职一官”。这样,权力集中,责任、功过分明,没有内耗,从而使企业快速、高效的运转。三九集团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不用余人”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1.“官”不必备
古人曰:“官不必备,唯其才。”用人之多少,应根据工作需要而定。在确保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再合理安排职位和人数,然后再根据一人一职的原则任用人员,既不可备位,也不可备人,更不能在找不到合格人选的情况下随便以人顶替。否则,就会影响整体效率和质量。
古人对任人时宁缺勿滥的原则也早有认识,并采取过不少有利措施加以防范,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唐朝吴兢就提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宋朝苏轼曾强调“省事不如省官”。西魏苏绰在其《推贤良条》中极力主张裁减官吏以避免人浮于事的弊端。他说:“官省,则善人易充,则事无不埋;官顷,,则必杂不善之人,杂不善之人,则政必有得失。”北宋,包拯坚持用“勤”,不用“冗”。他针对北宋冗员众多,“天下官.无冗员”,“居官者,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况,向仁宗皇帝指出:“欲救其弊,当治其源,在于减冗杂而节用度。”他主张“留神深察”,对于“固位无职尸而又无所事事的官员坚决予以清除。他在知谏院时,曾经上书弹劾做了七年宰相而又毫无建树的宋庠,并且连续三次弹劾罢免了皇帝宠妃的伯父张尧佑的“三司使”的要职。可见,“官不必备,唯其才”古往今来就是用人任人的一条重要准则。今天的领导者们对此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任之以专
一个人能力再高,在短时期内都是难到做出重大成绩,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其能力和功绩须在较长时间内才能体现出来。领导者在任人时一定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经常更换人事,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离自己所要求的目标越去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旦确定了人选,就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其潜心研究,放手施为,反而容易做出显著成绩。举个例子,美国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乃世界第一流的,但如果美国政府要求他们在短期内侣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在上边正常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国政府因此而将科学家们撤职查办,那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再如一家企业担病成痨,历年来亏损负债上亿元,企业领导任命一名新总经理,令其二年半载扭亏为盈,否则就再次换人,这能证明的仅仅是该领导水平低下,不懂任人以专的基本常识,而丝毫不能证明新任总经理能力低下。可见;任人以专的效果明显地比经常更换好。
北宋王安石曾特别强调任人必须“任人以专”’久于其任”。他主张一旦确定合适的人选,就让其多干几年,予其充分展示才华的时间,则“智能才力之土则得尽其智么赴功,而不患其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右人尚且如此,今天的领导们更应理解其内涵。经常更换人事不仅对事情本身于事无补,而且常弄得人心惶惶,纪律涣散。
法国经济学家享利·法约尔对人员任期问题有一段深刻的解释。他说,人员任期稳定是一个均衡问题。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和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都需要时间,即使是假设他有相应的能力。如果在他已经适应工作或在适应之前又被调离,那么他将没有时间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果这种情况无休止的重复下去,那么工作就永远无法圆满完成。……因此,人们常常发现,一个能力一般但留下来的管理人比一个刚来就是杰出的管理人更受欢迎。这段话虽然是针对企业而发的,但同样适用于其它组织和机构。它深刻的告诉领导者们任之以专的重要意义。
当然,任之以专并不是任期越长越好,它并不排斥工作人员的正常变动,只是强调要给人以充分展示才华和成绩的时间,同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以利于事业的发展。
谋事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