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鲶鱼效应的典故 > 第十九章 要做就做最杰出的(第1页)

第十九章 要做就做最杰出的(第1页)

鲶鱼型人才学会自我激励是必须的,在当今的社会中生存,无论是从社会现实来讲,还是从成功基础来讲,都需要鲶鱼型人才学会自我激励,激发自己的潜能。

要做就做最好的那个

雄心壮志和野心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个人确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雄心壮志,别人看来可能就是野心了。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十分卑微委琐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可能还是雄心壮志,别人也许还是会认为这是野心。

鲶鱼型人才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刘备生存在东汉末年,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目标,导致了他最后获得极大的成功。他最初要提高声望,后来他成了刘皇叔;他需要将才,他不仅有了关羽张飞,而且也有了赵云、黄忠和马超。他需要谋臣,于是卧龙凤雏都愿意供他驱使。

有一位成功学大师说:“人的头脑具有一种像飞弹一样的自动导航功能,一旦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头脑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目标和修正你的行为,自然地把我们引到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

同时对于人来说,在头脑进行这种运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只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要十分明确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毕竟原因主导一切,也只有这个原因才是让人持续朝目标前进的原动力。

刘备需要不断征战,最终成为帝王的原因在什么?就在于他感到不安全。他感到生存的不安全,在他的周围,到处是战乱,买席的人居然比买鞋的人多,这种状况让他觉得很不安全。

其实东汉末年的乱世对于刘备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很大的机遇。他本身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穷者则无畏,所以他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世道越乱对于他来说越是机遇,他可以趁乱摸一张大牌。

人往往容易安于现状,而看不到长远的不安全。因为人有一种很强的惰性,而且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是恐惧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白手起家而获得成功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有贫穷。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整个社会都是在实行末位淘汰制。要想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奋,不断前进。而要不断前进首先就必须明确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目标。

人,这一辈子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每一个人的目标(或者说雄心壮志,或者也可以说是野心)都是不同的。不能用简单的说法来囊括所有人的想法。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那就是你的目标必须能够保证你的生存和发展,否则目标就是有问题的。

仅仅有了目标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学会做规划,将目标进行分解。

一个人正确地设定目标,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人必须有眼光。所谓眼光,就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更加有利于个人目标达成的条件或者形势,并为这一条件或者形势发挥作用制定可行性的计划。然后要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因为所有大目标的完成是由无数的小目标累计而来的,这就像是我们要坐车到达某个目的地一样,如果我们不知道最终要去什么地方,那么你又怎么知道你下一站要去哪儿,又怎么安排每一站的路线呢?在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每当收集到了一种工具,人就必须十分清楚地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工具来满足需求和目标,这样才能保证目标得到不偏不倚地实现。

这个世界上活过了800亿人,真正的英雄并不多。即使不说英雄,真正能够主动控制住生活的人也并不多,很多人都生活在不安全中,因为他们很难做到未雨绸缪。很多人都是过一天是一天,根本就没有带着头脑在想事情,根本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鲶鱼型人才必须具有防御未来风险的能力,因为未来将有怎么样的变故,谁都说不能肯定。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如果你比别人准备得更充分,在未来的风险发生时,你会更有能力抵抗风险。

总之,鲶鱼型人才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全,首先就必须明确自己的不安全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不安全就在于生活的惰性,这种惰性消磨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失去了防御风险的能力。而防止产生惰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样活得才会安全。

藏污纳垢,有时候是必须的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都有不足。优点越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更明显,在组织中生存,鲶鱼型人才要学会藏污纳垢。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刘备在他一生中,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对他的亲信要求并不严格,这是他得到拥戴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备能够接受吕布,能够接受魏延,就充分表明了他的大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备做到了。

要想成为卓越的人就必须严格区分做人和做事,对己和对人。对于跟随者他们做人如何对于自己来说关系并不大,关键是要看他们做事情如何,如果做人态度很糟糕,但是做事情却是很优秀,那么为了事业又怎么可以不用呢?人无完人,所有的人都有缺点,鲶鱼型人才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欢,无限夸大别人的缺点,这样会导致关系紧张,最终会影响团结的。鲶鱼型人才可以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别人,因为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人作为同事,那么他首先就应该了解同事的为人,既然已经接受了他们的为人,那么就不应该再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跟随者。如果刘备在举兵之初就要求关羽张飞守礼守节,见面都要十分恭敬地叫一声:“哥哥好。”那么刘备怎么可能得到两兄弟的忠心呢?繁文缛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障碍,应该摒弃,尤其是道德上的繁文缛节。

战国时代的孟尝君养了三千多个食客,各个都很有本领。秦昭襄王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于是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于是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一见如故,秦王对孟尝君的才华相当敬佩,于是要拜他当宰相,结果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进谗,起初秦王并不理会,但是三人成虎,不久秦王禁受不住进谗言,于是把孟尝君给软禁了起来。孟尝君被软禁后,他的食客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然而燕妃要求孟尝君送她一件白狐裘。孟尝君顿时觉得犯难,白狐裘只有一件,已经送给的秦王,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他有办法在明天天亮之前弄回一件白狐裘。于是这位食客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偷回了那件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裘。孟尝君便利用这件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在秦王面前为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于是秦王心一软,就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于是刚被释放就趁着黑夜逃跑往齐国逃去。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时仍然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秦王一定会派人来追杀他们。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全城的鸡于是糊里糊涂的都跟着一起叫。守城门的士兵一听到有这么多鸡在叫,以为天已经亮了,于是便打开城门,放他们通行了。

鸡鸣狗盗的故事在道德至上的中国向来是受到鄙夷的。中国崇尚清高的言行,清高的言行必然会带来美誉。于是便有了善于作秀的政客,鱼目混珠、虚伪的扮起道德完人的角色。然而崇尚清高的人常常发出极有煽动性的清议,忙于一些虚的东西,结果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要有宽容的雅量,要务实而不能务虚。一个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容人之量。藏污纳垢、容忍他人的某些欲求和缺陷才能使他人由衷的归附和尊敬你,才能为你卖命。凡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者、崇尚清谈的人,往往得不到拥护。

在三国中,有个事件最能够说明鲶鱼型人才必须藏污纳垢的原因。

董承接受了汉献帝的带衣诏,并约了王子服等人共同举事,准备诛杀曹操。然而董承发现其家仆庆童与其侍妾私通,便将庆童杖罚。庆童怀恨,便去向曹操告密,说董承等人图谋不轨。结果这次计划惨败。董承提着脑袋在做大事,却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处罚庆童,也要等到大事成功后处罚,或者在当时就了结了他的性命,免得流祸。结果董承妇人之仁,导致很好的一个计划失败,本来历史就由董承改写了的。

做杰出必须具备的素质

鲶鱼型人才要学会忍耐,这是一种必备素质,急躁的人很少有成功的。

刘备的忍耐力是超强的。

吕布袭取了徐州,他能隐忍不发到小沛驻军,以图再起。

曹操许田围猎的时候欺君罔上,关羽要杀曹操,被刘备制止了。

诸葛亮要让刘备行了三顾茅庐之礼,才肯出山,刘备果然做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