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作为第二卷,鬼谷子在卷中重点向人们阐述了反应之道,而且一再重申个人的言辞在博弈之中的重要地位。鬼谷子指出,不管是辩论还是游说,都要遵循“重之、袭之、反之、复之”,这样才能在博弈中抓住对方的弱点,从而占领博弈的制高点。而这其中,关键在于了解并把握好“反”的诀窍。在这个基础上,再使用“钓言之道”,明白对方的真正意图,从而让自己取得最终的成功。
反复而得,圣人之意
鬼谷子语录: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语录精解:
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合。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原则,如果在未来和今天都得不到应用,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案例延伸】
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很有可能影响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看法,甚至会破坏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1.套话太多
有些人喜欢在交谈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话,这些套话一是无实际内容,二是空洞乏味,让人听起来极为不舒服。例如:
一些人喜欢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一类词句;另一些人则喜欢加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一类的套语;也有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了吗”或“你听清楚了吗”;还有的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如此等等。像这一类毛病,你自己可能一点不觉得,要克服这类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请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
2.口齿不清
有些人谈话本来很好,但是在他们的言语之间掺上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他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者是喉咙里好像老是不畅通似的轻轻地咳着,要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像怕人听不清楚似的。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改掉的。
3.把谚语挂在嘴边
谚语本来是诙谐而有说服力的话,但谚语太多也不好。用谚语太多,往往会给别人造成油腔滑调、哗众取宠的感觉,不仅无助于增强说服力,反而使听者觉得反感。谚语只有在恰当的地方才能使谈话生动有力。在使用谚语时,我们应尽可能使其恰当而有必要。
4.滥用流行的字句
有些人为了表示自己超前,往往把某些流行的字句,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王”这个词就被滥用了,什么东西都牵强加上“王”,如“短信王”“原声王”……这“王”那“王”,使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5.老用一个词
有些人不知是因为偷懒,不肯开动脑筋找更恰当的字眼,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别喜欢用一个字或词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不管这个字或词本身是否有那么多的含义。
例如,许多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在他的言谈中,什么东西都伟大起来了。“你真太伟大了”“这盆花太伟大了”“今天吃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等,给别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多记一些词汇,使自己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而又多样化。
6.说话琐碎
许多人在谈话过程中琐碎得令人讨厌。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欢听别人讲其亲身经历。但是,许多人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有味道,都有讲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者茫然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无味。讲经历或故事,要善于抓重点,善于了解听者的兴趣放在哪一点上,少用对话。在重要的关节上讲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其他地方,用一两句话交代过去就算了。
7.夸大事实
夸张的手法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的话。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最可笑的”笑话,因此,不要到处用“非常”“最”“极”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又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能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的人。
除了上述七点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自己在谈话中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努力使各个方面协调、得体。这样,我们就能大大增强自己说话的吸引力。
跟鬼谷子学绝学:
对于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需要利用。用这些经验来很好地提高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在羡慕别人成功,惋惜别人失败的同时,也应该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一些东西,为我们日后所用。说话也是一样,对于不好的习惯,我们要摒弃,对于好的习惯,我们要坚持。
欲扬先抑,欲取先予
鬼谷子语录: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语录精解: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改变鬼神,从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应。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予。
每一个干大事的人,都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李嘉诚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更是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处理。
他身体力行,做到事事以考虑别人为先,做到千金面前不忘义,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人缘,同时自己也因此受益匪浅。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董事,董事局为他开支优厚的董事袍金。但他把所有的袍金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而且他为和黄公差考察、待客应酬都是自掏腰包,不在和黄财务上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