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隋帝国电视剧全集 > 第二章 大隋风云人物(第3页)

第二章 大隋风云人物(第3页)

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

勿使骐瞵上,无我二人名。

贺若弼曾向隋文帝献取陈十策,文帝称善,并赐以宝刀。

开皇九年,隋文帝派八路大军大举伐陈,50余万大军均受晋王杨广统一调度指挥,贺若弼以行军总管率一路大军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出发。渡江前,贺若弼洒酒祭祀江神,说道:“弼亲奉朝廷之命,远振国威,吊民伐罪,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此前,贺若弼在江北经常调防军队,陈人习以为常。此次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渡江,陈人竞全然不晓。渡江后,贺若弼率兵攻克南徐州,于蒋“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若弼答。

“然则大将谁也?”太子杨广问。

“惟殿下所择。”贺若弼再拜而答,言下之意是以大将自许。

隋炀帝即位后,若弼于大业三年被诛。

屡立战功的韩擒虎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人。父韩雄,以武烈闻名,北周时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虎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隋书·韩擒虎传》)北周时曾屡立战功,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以行军总管击败已经逼近光州(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区)的陈国军队。杨坚任左大丞相时,韩擒虎迁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陈军屡次进犯江北,韩擒虎便率军挫伤敌军,陈军因逝而丧失胆气。开皇初年,高祖胸怀吞并江南的意志,以为韩擒虎有文武方干,早有名声,于是任会他为庐州(今安徽合月三市)总管,委以平定陈国的大任,敌人很是惧怕他。

开皇九年,隋文帝派8路大军共50余万人大举伐陈,全军由晋王杨广统一调度指挥。庐州总管韩擒虎率一路大军从庐江(今安徽庐江)出兵,任伐陈先锋。韩擒虎率五百人在夜间于采石(今安徽当涂采石矾)渡江,所向披靡,攻入建康城,执陈叔宝,其事详见本书第四章所述。隋文帝闻知韩擒虎、贺若弼大败陈军,攻克建康,十分高兴,下诏书于晋王杨广,表彰韩、贺二人。诏书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悉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一人之力也。

2-6韩擒虎

赐韩、贺布帛万段,又下诏书于韩、贺二人,予以褒奖。诏书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诫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平陈大军凯旋回京,贺若弼与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死伤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江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韩擒虎反驳贺若弼。

隋文帝见韩、贺二人争功不下,说道:

“二将俱合上勋。”

于是韩擒虎进位上柱国,赐布帛8000段。有关官员弹劾韩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国后宫,因此而未加封爵食邑。

平定江南以前,江南便流传着一首歌谣:

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涣。

来日寸冬气末,去日东风始。

当时,人们都不知这首歌谣是什么意思。原来,擒虎本名豹,平陈时又乘青骢马,往返的时节与歌谣正好相应,至此,人们才省悟。后来,突厥使者来京朝见天子,隋文帝对使者说:“你听说过江南有陈国天子吗?”

“听说过。”使者回答。

隋文帝命左右的人把突厥使者领到韩擒虎面前,说道:“他就是捉拿陈国天子的那个人。”

韩擒虎怒目而视,突厥使者惶恐,不敢仰视,可见韩擒虎竟有如此的威容。另封韩擒虎为寿光县公,食邑一千户,以行军总管驻守金城,防御突厥,当即拜他为凉州总管。

不久,隋文帝召韩擒虎还京,恩礼甚厚。又过了不久,韩擒虎患疾而死,时年55岁。

《隋书.贺若弼传》载史臣评论,对贺若弼、韩擒虎二人一生的功绩有如下的评论:“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虎奋发.贾余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椒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

良将史万岁

史万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父亲史静,曾任北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隋书史万岁传》)史万岁15岁时,正值周、齐交战于芒山(在河南永城县东北),他当时随父从军。当两军旗鼓刚刚相望时,史万岁令左右督促治装急去,不久周军大败,父亲因此感到儿子并非寻常。周武帝时,父亲在平齐战役中死于疆场,史万岁以忠臣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尉迟迥作乱时,史万岁随从梁士彦出击,大军驻扎于冯翊(今陕西大荔),见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试看射行第三只。”万岁张弓搭箭,雁行中第三只应弦而落地,三军无不悦服。待到与尉迟迥军队相遇,史万岁每战必首先登城。在攻打邺城的决战之时,隋军稍怯,史万岁对左右说:“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万岁驰马奋击,杀数十人,部众也随同齐心奋力作战,隋军士气才振作起来。待到尉迟迥被平定,因军功被拜为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罪被诛杀,史万岁受牵连被免官为民,并发配到敦煌为戍卒。史万岁的戍卒主甚为骁武,经常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大有所获。突厥无论众寡,都不敢抵挡他。戍卒主很自负,曾多次辱骂史万岁。史万岁不愿再忍受辱骂,便向戍主说自己也有武功。戍主令万岁试射.史万岁请求弓马,入突厥掠夺,大得六畜而归。戍主从此善待史万岁,经常与他同行,突入突厥数百里,名振北夷。窦荣定率大军击突厥,史万岁亲自到辕门请求为国效力。荣定早就闻知史万岁的大名,见面后十‘分高兴。荣定请与突厥“各遣一壮士决胜负”,突厥派出一骑挑战,窦荣定派史万岁出阵应战,万岁急驰斩突厥骑兵首级而还阵,突厥大惊,不敢复战,引军而去。史万岁因此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定南陈的战役后,又因军功加上开府。

高智慧等人作乱于浙江,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率兵随从杨素出击。史万岁率众2000人,自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从别道进军,翻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交战700余次,转战干条里,与大军失去联系100日,杏无消息,远近都以为史万岁战死疆场。其实,史万岁是南于山水阻隔,信使不通。为此,他将书信置于竹筒中,使其顺溪水漂流。隋军汲水士卒得竹筒,献于杨素,杨素大悦,并禀报隋文帝。文帝为史万岁的事迹大为嗟叹,赐其家钱10万。归还京师后,拜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

在此以前,南宁(治所在今云南曲靖西北)夷爨翫降隋,被隋文帝任命为昆州刺史,不久又叛变隋朝。隋文帝以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众出击,取道蜻蛉川(今云南大姚河流域一带),抵达南中(泛指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贵两省)。贼兵前后据守要塞,皆被史万岁击破。前行数百里,见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所立纪功碑,碑的背后刻有铭文: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