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就领着她暂时住在周奶奶家,帮忙给爷爷做个饭,再顺便做一些轻活。
镇子上地里的活就交给三姐和几个哥哥,阿爹有时候回来的早,也会下地干活。
本想着要麦后才能住上新房子,没想到在收麦之前,这老房子可就修好了。
建筑材料费、人工费、围墙、大门、屋门等全部加起来,才花了五十来万。
可真是便宜啊,主要还是土坯不要钱,那些木头也不是啥好木头,价格也不贵。
人工就更别说了,本身就不是盖房子,也没多少活,每天碎片时间过来干活,一个小时两千块,算是将成本降到最低了。
考虑到家里女孩子多,他们家的围墙直接建了两米来高,还在上面按进去一层碎瓦片。
这年代人少,左邻右舍的房子并非紧挨着,中间都隔着一条路,所以村子算得上四通八达。
奶奶是从来不浪费一丁点土地的人,就在墙角种了丝瓜、梅豆角、冬瓜、南瓜,因为种的有点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但她也觉得比空着强。
院门门前奶奶扦插了很多月季、蔷薇,期待将来整个花墙迎接他们回家的美好画面。
门前只有一米宽的距离,种了花之后,奶奶又补种了韭菜,围栽了香葱,还撒了小青菜。
院子里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等应季菜,重新补种。
后院专门砌了厕所,盖了羊圈、鸡窝、兔子窝。
院后是一条路,奶奶还种上了红薯,真是一丁点的地方都没浪费。
为了以后夏天能有个乘凉的地方,奶奶在院子栽种核桃树和柿子树。
等将来老宅卖了,再将葡萄藤移栽回来,那这个家,就更完美了。
西河村为何人少,除了距离镇子远外,山路崎岖不好走,山上的雨水每到雨季就倒灌进他们村。
有些人甚至觉得这村子不安全,搬到坡地上住去了。
西河村和其他村中间还隔了一条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年也发生过地质灾害,所以导致嫁到这儿的人也跟着少起来。
巧合的是,他们家的这个位置,正好地势较高,而且大姐来看了位置后,努力回忆那场梦,好像在她去世前,这里都没出过事儿。
有了这些信息,就够了,这老房子他们能住多久啊,将来如果真危险,也可以搬到坡地上重新起房子,如今就先这么凑合着住吧!
邻居汪奶奶人不错,进入麦收季后,陶家人也跟着忙起来,就送汪奶奶家一坛子酒,拜托他们给家里的蔬菜植物浇个水,不至于旱死,要知道夏天一天不浇水,都有可能将这些刚种下的蔬菜晒焦化,所以这坛子酒给的值。
不但给了酒,还给了他们院子的钥匙,好方便人家进出使用院子里的井水。
收麦子的时候,哥哥们都放了麦收假,小酒在家就承担起了提前张罗生火做饭、煮绿豆水给大家消暑降温的作用。
奶奶会卡着时间回来烧饭,她顶多能煮个玉米碴子,馏个馒头,凉拌个菜,像这种人多的情况下,捞饭、烙饼、蒸馒头花卷,就不是她能完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