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半夏茯苓广皮生谷芽生白芍马疟半月不止。左胁下已有疟母。寒热时。必气痞呕逆。乃肝邪乘胃。有邪陷厥阴之象。拟进泻心法。
川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枳实朱(女)厥阴冲气上攻。眩晕。间疟。安胃丸三钱椒梅汤送。
陈(氏)疟母。是疟邪入络。与血气扭结。必凝然不动。今述遇冷劳怒。冲气至脘。痛必呕逆。必三日气降痛缓。而后水饮得入。此厥逆之气。由肝入胃。冲脉不和。则经水不调。
延胡川楝子半夏蓬术蒲黄五灵脂姜汁韩(二七)疟不止。欲吐。
炒半夏(一钱半)浓朴(一钱)青皮(一钱)炒焦知母(一钱半)草果仁(一钱)橘红(一钱)临服调入姜汁一钱。
吴背寒。疟来渐晏。邪有入阴之意。此伏邪不肯解散。都因久积烦劳。未病先虚也。饮水少腹如坠。脘中痞结不舒。中焦屡受邪迫。阳气先已馁弱。议两和太阴阳明法。(脾胃)草果知母半夏浓朴姜汁乌梅黄芩花粉又进两和阴阳。寒热已止。诊脉右濡。明是气衰。宜和胃生津。使余邪不攻自解。
人参知母炙鳖甲生白芍乌梅肉大麦仁炒丹皮又脉左数。舌绛暮渴。
炒麦冬人参首乌白芍丹皮茯神另更衣丸二钱陆(六十)口涌清涎。不饥不食。寒热邪气。交会中焦。脾胃日困。
半夏姜汁茯苓浓朴炒常山草果乌梅又大半夏汤加草果乌梅。
凌(十三)疟久。脾胃气伤。不食倦怠。半年不肯复元。论理必用参术益气。但贫窘岂能久用。然久延不苏。倘腹满浮肿。便难调治。白术膏加砂仁末。
某(三一)疟邪由四末以扰中宫。脾胃受伤无疑。但寒暑更迁。病邪既久。脏腑真气自衰。两年来纳谷不运。渐觉衰微。不耐风冷之侵。并无凝痰聚气见症。此必胸中宗气自馁。致清阳不司转运。当以仲景苓桂术甘汤。
又六君子汤去甘草加檀香泥桂枝木。
吴疟已复疟。溺浊淋痛。稚年脾疟。食物不慎。色黄。腹膨有滞。脾胃愈衰。东垣云。中气不足。溲便乃变。初秋交冬。迭加反复。久则五疳劳瘵。当慎于食物。令脾胃气灵可效。宗脾胃论。升降疏补法。
人参茯苓炙草广皮使君子神曲楂肉麦芽泽泻祝此劳伤阳气。更感冷热不正之气。身热无汗。肢冷腹热。自利。舌灰白。微呕。显然太阴受病。
诊脉小右濡。不饥。入夜昏谵语。但如寐。不加狂躁。论脾为柔脏。体阴用阳。治法虽多。从未及病。当遵前辈冷香缩脾遗意。
人参益智仁茯苓新会皮生浓朴苡仁木瓜砂仁又脉右弦。来去不齐。左小弱。舌边红。舌心白黄微绉。鼻冷四肢冷。热时微渴。不饥不思食。
前议太阴脾脏受病。疟邪从四末乘中。必脾胃受病。鼻准四肢皆冷。是阳气微弱。因病再伤。
竟日不暖。但形肉消烁。不敢刚劫攻邪。以宣通脾胃之阳。在阴伏邪。无发散清热之理。
人参草果炒半夏生姜茯苓新会皮蒸乌梅肉二帖后加附子。后又加牡蛎。
吴(十七)疟伤脾胃。腹中不和。脉右涩。食入胀甚。前方通调气血。佐以泄木。服之积滞既下。痛随利减。仍宜制木安土。不可作阳虚温补治。
生于术川连椒目麦芽鸡肫皮广皮浓朴炒山楂陈(四六)疟邪由四末以扰中。皆阳明厥阴界域。阳明衰。则厥阴来乘。津液少。斯内风必动。昔贤以麻属气虚。木是湿痰败血。今戊亥频热。行走淋汗。显然液虚。阳动风生。脂液不得灌溉肢末。
非湿痰气分之恙。(肝风)冬桑叶(九蒸)熟首乌黑芝麻柏子仁茯神当归杞子菊花炭蜜丸李脉左弦。呕吐。发热后。脘中痞闷不爽。宜慎口腹。清肃上中二焦。不致再延成疟。进苦辛法。(痞)杏仁郁金山栀豆豉白蔻枳壳孙高年发疟。寒热夜作。胸闷不欲食。烦渴热频。最虑其邪陷为厥。进阳旦法。
桂枝黄芩花粉生白芍生左牡蛎煨姜南枣姬疟脉沉涩。中脘痞结。此属里症。用泻心法。
半夏川连橘红枳实黄芩生姜汁又脉沉。右关大。疟未止。寒热子后作。烦渴。中闷不欲食。
醋炒半夏杏仁黄芩花粉草果生姜陆疟截。虚气痞结。成身痛。
桂枝炒焦半夏姜汁广皮白当归茯苓钱(氏)暑热伤气成疟。胸痞结。呕吐痰沫。皆热气之结。前医泻心法极是。
人参汁枳实汁黄连黄芩炒半夏杏仁浓朴姜汁汪此湿热与水谷交蒸。全在气分。尝得三焦分消清解。既成间日疟疾。邪正互争。原无大害。
初误于混指伤寒六经。再谬于参术守补。致邪弥漫。神昏喘急。谵妄痉搐。皆邪无出路。内闭则外脱。求其协热下利。已不可得。诊脉细涩。按腹膨满。夫痞满属气。燥实在血。今洞利后而加腹满。诸气皆结。岂非闭塞而然。溃败决裂至此。难望挽救。
细叶菖蒲根汁(二钱)草果仁(五分)茯苓皮(三钱)紫浓朴(一钱)绵茵陈(三钱)辰砂益元散(五钱)连翘心(一钱半)金银花(三钱)另用牛黄丸一服用凉开水缓缓以茶匙挑化服。
潘(氏)伏邪发热。厥后成疟。间日一至。咳嗽痰多。恶心中痞。其邪在肺胃之络。拟进苦辛轻剂。
杏仁黄芩半夏橘红白蔻花粉程(氏)脉右大。寒热微呕。脘痞不纳。四末疟邪交于中宫。当苦辛泄降。酸苦泄热。邪势再减二三。
必从清补可愈。
川连炒半夏姜汁黄芩知母草果炒浓朴乌梅肉毛(氏)用玉女煎。寒热未已。渴饮仍然。呕恶已减。周身皆痛。诊脉两手俱数。舌色灰白边赤。汗泄不解。拟用酸苦泄其在里热邪。务以疟止。再调体质。
黄芩黄连草果白芍乌梅知母用秋露水煎药。
又寒热由四末以扰中宫。胃口最当其残害。热闷不饥。胃伤邪留。清热利痰。固为要法。但有年气弱。兼之病经匝月。清邪之中。必佐辅正。议用半夏泻心法。
人参半夏黄连黄芩枳实姜汁方劳疟再发。(劳疟)人参草果生姜乌梅秋露水煎。
又补中益气汤加草果知母姜枣。
陈络虚则痛。阳微则胀。左胁有疟母。邪留正伤。此劳疟。
人参当归肉桂焦术炙草茯苓广皮生姜南枣四剂后。用五苓散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