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社交应酬话术 > 第12计 准确洞察他人心理(第2页)

第12计 准确洞察他人心理(第2页)

宣王死后,渭王继位。渭王和宣王的爱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3)故弄玄虚探知究竟

某县县令庞敬,最懂得人的心理,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又表现了他的高明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他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守候在外等待命令;一段时间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疏忽。就这样,庞敬达到了控制部属的目的。

(4)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试探对方

对明明知道的事故作不知,也可以达到试探对方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昭侯由此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漏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

“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羊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5)故布疑阵试探人心

卫相山阳察觉卫王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君王宠臣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毁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的人说:

“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已经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

然后把君王对于山阳君的观感完全吐露出来,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对他的种种看法。

再举一例。燕相子之一次在私宅中和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由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很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于是发现了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从培养洞察力开始

大侦探福尔摩斯破案的故事,已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形形色色、离奇古怪的复杂疑案,一经福尔摩斯的侦察分析,蛛丝马迹毕现,真相大白。在作家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完全是一个学识渊博、观察力非凡的人。

有一次,福尔摩斯同他的助手华生同时鉴别一块刚刚得到的怀表。华生的鉴别仅仅停留在怀表的指针、刻度的设计和造型上,不能发现一丝线索。而福尔摩斯凭借手中的放大镜,看到了表壳背面的两个字母、四个数字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经过周密的思考,福尔摩斯认为:那两个字母表示主人的姓氏;四个数字是伦敦的当铺的当票号码,表明怀表的主人常常穷困潦倒;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则说明怀表的主人在把钥匙插进孔去给表上弦的时候手腕总是在颤抖,因而这个人多半是个嗜酒成性的醉汉……

福尔摩斯在破案过程中,没有顾及这只怀表的新旧程度和价值,而是紧紧抓住那些与案件有本质联系的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这当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有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这个渠道进入人脑的。因此,也可以把“观察”理解为“观看”与“考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