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社交与应酬36计 > 第10计 不要让人难为情(第1页)

第10计 不要让人难为情(第1页)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其不丢面子,是博得好人缘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对方有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替人下一个台阶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前苏联官员。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前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界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翻译准确无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前苏联官员和其他将领为此在干杯时都流出了热泪,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甫“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自己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为止”。

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制造笑柄的失误。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心生反感,而且也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

在社交中,有时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竞争性的文娱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能绝对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会使对方失败得很惨,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与人处事正像下一盘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但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学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这就为我们以后更深的交往铺设了一架云梯。

巧妙圆场的要点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是圆场的一大原则。然而,然而,台阶怎么个给法,圆场应该怎么打,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很清楚。这里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要注意不露声色

既要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有一则报道很能启发人。

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在天津水晶宫饭店请客,请10个人要3瓶酒。饭店女服务员小丁知道10个人5道菜起码得有5瓶酒,看来客人手头不那么宽裕。于是,她不露声色地亲自给客人斟酒。5道菜后,客人们的酒杯里酒还满着。这位外宾脸上很光彩,感激小丁给他圆了场,临走时表示下次还来这里。善于交往的人往往都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2)要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

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公寓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位壮如牛犊的孩子,爬上大冯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大冯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3)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如上面周总理对前苏联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对你感激不尽。

(4)指鹿为马,巧妙解释,化解矛盾。

有时某种行为在特定场合中虽有着特定意义,但圆场者为了化解,却巧妙地解释为另一种意义。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时,在赴白宫出席里根送别宴会途中突然下车和行人握手问好。前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冲下车,围上前去,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他们怕行人口袋里有武器,行人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立即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人们把手伸出来,跟他丈夫握手。顿时,气氛变热烈了,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这里,赖莎机巧应变,妙打圆场缓解了当时尴尬的场面。

(5)善用假设,巧避锋芒

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有时碍于面子,有时把握不准,这时可以用假设句去表达。甲有两个朋友乙和丙,不料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对甲说,丙在众人面前说甲的坏话并揭其隐私。甲听后半信半疑,骂丙吧,怕冤枉好人;不骂吧,一来怒气难消,二来怕乙尴尬,他琢磨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两全其美的话:“如果那样,丙这人可不咋样!”

当遇到与师长、上级辩论,你认定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可是出于礼貌或无奈不能坚持时,假设句可说是很好的解围方式。

一个学生和班主任争论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门,老师一口咬定绝对不能。学生很长时间不能说服老师,又见老师似有怒意,为了结束争论,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他巧妙地说:“如果老师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这本是一句废话,它并没有肯定老师的观点,然而这位老师听了却不再争执。

有时,对猝不及防或不愿、不好回答的提问,也可采用这种句式。问:“你爱王小姐吗?”回答一:“如果她爱我,我就爱她。”回答二:“如果她可爱,我就爱她。”回答三:“如果我爱她,那就是爱上了她”。

由于附加了假设的条件,使表达变得婉转,所以问话人、说话者和涉及对象都能接受。

(6)承认错误,诚恳致歉

在人生中,各种矛盾屡见不鲜,但许多矛盾是可以通过道歉消除的。某人曾是文艺界的主管领导,尽管有政治形势的原因,使他不得不充当整人的角色,而且后来也成为挨整者之一。但他仍然对“文革”中文艺界许多人的挨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文艺界有许多人对他十分反感。然而“十年浩劫”结束之后,由于他在许多会议上对自己的行为做十分沉痛的反思,多次向那些被他整过的人道歉,得到了很多人的谅解。他和许多人的矛盾,在道歉中得到了化解。

(7)主动背黑锅,化干戈为玉帛

领导对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有时只要敢于背黑锅,主动地承担责任,就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小王和老周同在办公室工作。一次,小王去听报告,老周不知道,因此对小王很有意见,当面质问小王为什么不告诉他听报告的信息,两人因此而大吵起来。彭主任了解吵架的原因后,对老周说:“听报告没有通知你,这不是小王的错,是我没有要他通知你,因为你们两人有一个人去听报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见就对我提吧,不要责怪小王啊。”老周听后,觉得自己错了,于是主动向小王致歉,他们又和好如初。

以上介绍了七种常用的圆场术,还望诸君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怎样才能圆得巧妙和恰当,实际上很难穷尽其方法,阐明其奥妙于一文一章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并时时留心他人的高明做法,这才是圆场术取得进步的不二法则。

正确处理突然变故

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然事件,那么发生了这些突然变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够避免让难堪,不激发矛盾,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呢?以下几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以情感化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5枚,但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儿。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

“有事吗?”

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