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森在英国官场中人缘极好。他用极低的价钱从曼彻斯特购买工业品,再贩运到美洲大陆,以数倍的高价出售;詹姆士与法国王室有深交,对重大决策的出台了如指掌,罗马教皇也是他的客户之一;萨洛蒙几乎囊括了奥匈帝国所有王室贵胄的私人金融业务;卡尔在意大利金融界翻云覆雨;阿姆谢尔更是拥有无数的显赫头衔:奥地利男爵、普鲁士王国宫廷银行家兼国王商务顾问、巴伐利亚领事……
点石成金靠信息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敏锐的商业头脑同样是罗思柴尔德家族的成功法宝。老罗思柴尔德在父母去世之后便放弃了学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偶然听说伙伴们喜欢到当地的一个垃圾场去寻找古钱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灵机一动,便开始收集已经不再流通的硬币、勋章和绶带,经过清洁后出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世纪最伟大的金融世家是靠拾垃圾发家的。这个初露头角的少年受到法兰克福当地古董商的关注,纷纷与他合作,并将其举荐给同伴。罗思柴尔德的经商之路从此一帆风顺,后来,他开了一家自己的古董店。
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同样具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在拿破仑战争中,内森获知英国打算给予威灵顿将军所在的部队庞大的财政支持。此时正好赶上一家公司要出售大量金条,内森当机立断,全部购进。英国政府得知后,马上找到内森,希望购入这批黄金,这是战争时期唯一不会贬值的硬通货,内森还负责将黄金送到联军,并得到了极为丰厚的酬劳。
不过,众多的投机之举也为罗思柴尔德家族树敌不少。一次,其竞争对手截获了家族成员之间的重要信件。他们以为会从信中发现什么秘密,找到的却是一些神秘的符号和晦涩难懂的句子,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家族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可见一斑。
凡是金钱均可赚
只要有利可图,罗思柴尔德家族不会拒绝任何交易。家族早年一直从事走私业,倒卖西方工业品和殖民地国家的原材料。此外,他们还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1815年,正当欧洲债券市场随着滑铁卢战役的发展而动荡起伏时,罗思柴尔德两兄弟——詹姆土和内森——导演了空前绝后的一幕。由于内森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交易时他又习惯地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观望着“罗斯柴尔德之柱”的一举一动。
就在昨天,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系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如果拿破仑获胜的话,必将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因为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抱的希望不大。
这时,内森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内森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内森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
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内森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内森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的内森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内森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内森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密设计好的赚钱游戏。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抢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惟独内森却例外,他根本没有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了解到实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内森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卢的战况。
长江后浪推前浪,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子孙并不逊色于他们的长辈。戴维·罗思柴尔德为了巩固自己的金融帝国,不遗余力地花重金从竞争者那里挖走人才。他麾下的550名金融人才成功地战胜了诸如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等著名财团。戴维常说:“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要注意让他们有幸福感、成就感,此后应适时提醒他们要维护本公司的利益。”看来,他既是位出色的金融家,更是位洞悉世态的心理学家。
事业爱好二合一
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另一个发家秘诀是,他们将一切都变成了生财工具,哪怕是自己的爱好。
罗思柴尔德家族控制着全球的钻石开采业,是俄国沙皇、罗马教皇的债主。欧洲铁路的兴建、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购买,俄罗斯和撒哈拉沙漠的石油勘探,都离不开他们的巨额投资。对艺术和科学的赞助是家族向来的传统。他们还涉足赛车运动,并酿制配方独特、甘洌醇香的葡萄酒。
罗思柴尔德家族原本对赛马不感兴趣。一次,他们看中一匹良驹,欣然购下,并悉心训练。此马果然不负众望,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为家族挣回了数百万美元。此后,家族开始对纯种马青睐有加。
利昂内尔·罗思柴尔德将一生都献给了园艺。他对植物进行嫁接,延长花期,使之与气候适应。他一共培育了1210个新品种,其中452个都是以家庭成员的名字命名的,并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注册。一种茶花便取了家族著名的歌剧演员夏洛特·罗思柴尔德的名字。每年家族销售的植物数量高达30万株。
菲利皮娜是家族在波尔多酒业的继承人,她原本希望成为一名演员,但父亲去世后,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理想,挑起了企业的大梁。她的父亲喜欢邀请著名画家为自家名酒设计商标,毕加索就曾为之欣然提笔。她经常重复父亲的一句话,“生命稍纵即逝,而事业是永恒的。”
250年前,老罗思柴尔德为家族奠定了基业,如今,家族成员仍在扩张着这一古老帝国的版图。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如果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那罗思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抢占市场先机
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同时又被誉为政治家和哲人的伯纳德·巴鲁克在30出头的时候就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在1916年时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还有“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以后又担“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担任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巴鲁克计划”,即建立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的原子能设施。无论生前死后,巴鲁克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创业伊始,巴鲁克也是颇为不易的。但他就是犹太人所具有的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使他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1898年的7月的一天晚上,28岁的巴鲁克正和父母一起呆在家里。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常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巴鲁克立刻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在这个小汽车尚未问世的年代,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这种似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巴鲁克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赶到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前,他就做成了几笔大交易。他成功了!
巴鲁克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并不占先机,但在如何从这一新闻中解析出自己有用的信息,据此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上,巴鲁克确确实实地占据了先机,巴鲁克在不无得意地回忆自己多次使用类似手法都大获成功时,将这种金融技巧的创制权归之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但显然,在对信息的“理性算计”中,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永不停息的思考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经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塔木德》里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杂货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俭经营下来,收入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