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犹太人凭什么赢的生意经 > 第四章 教育智慧的大门(第3页)

第四章 教育智慧的大门(第3页)

长期以来,对于宇宙的传统观念,由一个人把它全部打翻了!难以设想,当人们接触爱因斯坦的光辉理论时该是何等惊讶!而这一切竟出自于一个年仅26岁的专利审查员之手。

登上顶峰

爱因斯坦在科学界掀起狂飚,他的成就奠定了学者生涯的基础。1908年,爱因斯坦被受聘为伯尔尼大学兼职讲师,次年又受聘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副教授,不久,升为教授。1911年他接受了奥匈帝国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教授职务。1913年,柏林请他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柏林大学教授。1914年他赴德国就职,又重新获得德国国籍。

其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的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却正诞生于孤独的处境之中。

爱因斯坦认为狭义相对论也没有穷尽真理,他勇于创新,不断前进,于1915年又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在逻辑上,这是狭义相对论思想的延伸和推广,把匀速直线运动下的时空变换推广到变速运动和引力场存在的情况中。这是爱因斯坦最辉煌的成就,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这一理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光线在恒星附近将受引力场的作用而弯曲。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决定在1919年5月29日对这位敌国科学家的理论进行决定性的检验。两支远征队实施了这一计划,结果与爱因斯坦的预言完全相符。

相对论的成功使爱因斯坦在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那只有少数能看懂的深奥理论使他得到全世界的崇拜,相对论以及四维时空和爱因斯坦的名字联结在一起,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各国大学纷纷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他开始应邀赴世界各地访问、讲学。在他50岁生日时,他收到了成千上万的礼物和难以计数的贺信、贺电,邮电局不得不专门为他设了一个信箱。在荣誉的包围和追逐中,他和第二个妻子——他的表妹爱尔莎依旧坚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他没有被盛名所累,仍然专心研究,闲暇以演奏小提琴和湖上泛舟为乐。给他增加工资时,他惊讶地说这么多钱可让我怎么办呀!在欧洲讲学,他坚持坐三等车厢。日内瓦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的盛典上,他却头戴草帽,穿得普普通通,而且说:“不要因为搞这样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烧死。”

有一次,他的孩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出名,他笑答:“你看,一个盲目的甲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它意识不到走过的路是弯的,幸而我能意识到。”他还说:“我自己受到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因为我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爱因斯坦非常厌恶物欲主义,他直言道:“我从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认为精神自由比物质享受重要得多,高尚得多。精神自由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这种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与习惯的束缚。”爱因斯坦把内心的自由看得与外在的自由同样重要。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也才能推动科学、文化、社会的进步。因此,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是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一生。

爱因斯坦淡泊名利,远离尘嚣,但同时却深切地关注人类尤其是犹太人的命运。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全力支持和平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也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想在耶路撒冷创立犹太大学,为此,他们希望得到美国人的资助。1921年春,爱因斯坦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魏茨曼(后来的以色列总统)结伴前往美国募捐。爱因斯坦的美国之行引起巨大轰动,募捐非常成功。

正当爱因斯坦声名如日冲天之际,对他的攻击也开始了。1932年冬爱因斯坦赴美国讲学,归途中他得知希特勒已攫取政权。纳粹势力席卷德国,第三帝国挥起屠刀,对犹太人的清洗已全面展开。当爱因斯坦在比利时港口登陆时,他已无家可归了。

纳粹德国把爱因斯坦称为“犹太国际阴谋家”和“共产国际阴谋家”,动员了学术界对他进行声讨,并且悬赏2万马克要他的人头。爱因斯坦毫无畏惧,坚决斗争。在欧洲短暂停留后,他登船前往美国,受聘为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

英雄晚年

纳粹的倒行逆施震惊了爱因斯坦。他意识到德国已对世界和平和文明构成严重威胁,战争不可避免,要维护和平必须打败纳粹德国。他再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参与政治活动。在二战危急关头,1939年8月,他担心希特勒率先研制出原子武器,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这封信促使美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研制工作。然而,具体的研制工作爱因斯坦本人并没有参与。后来,他得知在并无必要的情况下,原子弹轰炸了无辜平民时,非常气愤,深感科学一定要为世界和平服务,而不能让核阴云笼罩于世界。于是,他在人生的最后l年,为和平事业奔走呼号,成了全世界著名的和平旗手。

二战结束后,他从和平主义立场出发,致力于建立世界政府和永远消灭战争的运动。他认为建立世界政府是维护和平的最佳方案,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他的政治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反对核战争,要求终止核武器研究,完全、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并清除现有核武器储备;反对美国扩军备战,反对限制和剥夺公民自由的麦卡锡主义。—些右翼分子污蔑攻击他是美国的“敌人”,威胁要取消他的美国公民身份,扬言要传讯他。爱因斯坦以大无畏的精神,拒绝传讯作证,声明:即使“必须坐牢和准备经济破产”也决不屈服。

爱因斯坦关心世界和平与民主,但他的研究却从未因政治活动中止过。1952年,以色列政府推举他担任总统,他没有接受。广义相对论完成后,他主要致力于相对论的发展和完善工作。在理论物理的核心中蕴涵许多哲学问题,因此,他在晚年从事了相当多的哲学探索。在爱因斯坦的后期研究中,继续探索真理追求创新,最富雄心的是构造统一场理论的努力。爱因斯坦试图以统一形式的理论描述电磁场和引力场,如果这一理论获得成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将得到最完美的阐述,而且根据爱因斯坦的设想,统一场理论将可以描述微观尺度的运动,量子论将作为大理论的一个推论。可惜他的努力没有成功。

最后,需要对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关系作一下说明。量子理论是与相对论并立的物理学革命的另一分支。1905年爱因斯坦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阐述了光的量子化思想。随后他又运用量子化方法处理的比热问题并取得巨大成功。但从1911年搁下量子理论研究转而从事相对论研究后,他没有再直接从事构造量子理论的工作,不过仍密切关注量子理论的发展。1924年爱因斯坦收到印度年轻的物理学家玻色寄给他的一篇论文,玻色提出一种把辐射看成光量子气的理论。爱因斯坦向学术界推荐了玻色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同年,法国的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实物粒子具备——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然而当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爱因斯坦研究了德·布罗意的理论,并提出了几种检验方案。正是爱因斯坦的支持使物理波理论最终获得了学术界的承认和被广泛地接受。

1927年,完成了构成新量子力学的综合,这个新理论本质上是统计的,它认为企图得到确定值的理论,在原则上是没有意义的。用它描述系统状态时,一般仅能给出概率值,而不能给出确定值。这种统计解释是爱因斯坦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信仰客观存在的世界中的完备性和秩序,追求理论的和谐与统一,而统计解释则与他的信仰抵触。从此,爱因斯坦与以玻尔为代表的坚持统计解释的科学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公开论战。论辩一直持续到爱因斯坦逝世。迄今为止,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玻尔的意见。不过,现在就做出孰是孰非的断言似乎为时尚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在两位伟人的论辩中暴露了出来并得以澄清。应该说,这也是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特殊贡献。

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因病逝世。根据他的遗嘱,没有举行葬仪,也没设坟墓、纪念碑和纪念殿堂。然而,他的文化品格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他已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知识是你自己的,别人永远偷不走

犹太人将知识与求知活动抬高到这样一种自身即为目的的境界,虽然有助于知识和学者的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教育的发达,但要是仅仅停留在这一近似于“形而上”的层面上,犹太民族很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学究的民族。好在犹太人对于知识问题,还有一个相当实际的认识:知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一次,在一条船上,船客皆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惟独其中夹杂着一名拉比。

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财富多寡。拉比见后说道:“我认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过现在暂时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财富。”

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盗抢劫,富翁们金银珠宝和所有财产都被搜刮一空。海盗离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达某个港口。

拉比的高深学问立即受到港口镇民的赏识,他开始在学校里开班授徒。

不久,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一个个处境凄惨落魄。这时他们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一个个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您的确说得对,受过教育的人拥有无尽财富。”

从这则故事中,犹太人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知识可以不被掠夺且可以随身带走,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

犹太人的这个结论十分直观、十分实际。在当今世界上,知识就是财富,受教育程度同收入成正比,几乎已经成为一条严格的定理(除了在少数地方)。

以美国为例,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大约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80年代初水平);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至少多挣20万美元。而在占世界犹太人总数达38%的600万美国犹太人中,高中毕业生当时已达84%,大学生已达32%。相比之下,全美总人口中,只有35%的高中毕业生和17%的人大学毕业。仅仅这一个差别已经构成了美国犹太人与美国其他少数族类群体的巨大差异的基础:1974年美国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万美元。而白种人中(有色人种就更不用说了)非犹太族类群体的家庭平均收入,只有9953美元,前者比后者高了34%。

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用一位当了总统后又去当教育部长的伊扎克·纳冯的话来说,就是“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而且,“教育上的投资”岂止仅仅“经济上的投资”!知识还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财富。“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优点!只有犹太人才可能这么早就领悟、发现、赞美这样的优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犹太人一直像逾越节前夕一般,身着行装,随时准备踏上旅途。而且,上路之前往往还要遭受一场洗劫。他们的不动产是带不走的,他们的钱币是带得走的,但往往是被暴徒们和国正们带走的。真正别人带不走可以由他们自己带走的,惟有他们的信仰和知识以及由知识和求知探索而生成的智慧。

既然犹太人的信仰往往是增加他们开支的一个大因素,那么,真正可以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财富的就只有知识了,而知识包括脑的知识——学问和手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就是他们所有投资的浓缩和凝固形式。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途中或新居住点能迅速地找到那些缺乏教育者无法与之竞争的较好的位置,从而站住脚、恢复元气甚至兴盛起来,这笔“资本”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某种意义上,同样是这笔“资本”的作用。对于个体犹太人来说,知识的那种“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性,也为他们选择同样“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任何一个地方,犹太人都相对集中于金融、商业、教育、医学和法律行业。70年代初,美国犹太人的职业构成中,这类专业性、技术性、经营性工作所占的比重,男子为70%,女子为40%,而同期全美平均却分别只占28。3%和19。7%。在最为灵巧而收入最高的两大行业,医生和律师中,犹太人的比例更是历来奇高:1925年普鲁士约有33%的医生和25%的律师是犹太人;在犹太人仅占4。5%的罗马尼亚,有1/3以上的医生,包括兽医是犹太人;而70年代末的美国,约有3万名犹太医生,占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约有10万名犹太律师,占律师总数的20%。看着这些令人不无枯燥之感的数据,不能不又一次感叹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神秘力量:一个古老民族保存了几千年的价值观念和技术手段,却能同现代社会如此和谐地相吻合,人们不能不又一次猜想,这其中是否真有上帝的安排?

知识胜过财富,这是犹太人较其他民族更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杰出智慧的表现。

求知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犹太思想家马克思说:“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命运,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接受过教育。”

犹太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在犹太人的国度,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车站还是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里的书架一定要放在床头,这是他们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做法,以此表达对书和知识的看重。如果谁家把书架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对书和知识的不敬而受到大家的蔑视。犹太人从来不焚书,即使是那些攻击犹太人的书也决不焚烧。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但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看,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业,每个书店中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在静悄悄地看书或购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