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他们渴望的成功。因为他们不是参赛选手,只是看客。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的赛场,也不知道应该将智谋体力投放在什么地方。
美国人霍尔兹在未成为国家级足球教练前,曾列出107件去世之前要干的事情,其范围从参加白宫晚宴到空中跳伞。迄今为止,他已经达到了91个目标。他说:“确立目标并坚持不懈,你就会把自己由生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耶鲁大学的一项重要调查
耶鲁大学曾对应届毕业生作了一项调查,内容是将来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生目标?结果,只有3%的学生回答“Yes”,97%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耶鲁大学继续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当年在学校有明确目标的3%的学生在20年后,都成了有作为的人。
这个研究再一次提醒我们,设定目标对于人生成长是多么重要!
成功的人,他们在成功之前,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长期地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7岁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美国白宫青年奖章,到白宫去见美国总统肯尼迪。回来之后,他买了两张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
事实正如他的誓言一样,30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他们渴望的成功。因为他们不是参赛选手,只是看客。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的赛场,也不知道应该将智谋体力投放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比赛成绩”,也没有人给他们发“奖牌”。他们只能落寞地看着别人接受鲜花和掌声,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藏起自己的希望。
有了目标你就跑
目标和努力,都是成功的要素。靶子在前枪在手,意味着你已经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但是,你能否击中靶心?这依赖于你的枪法。而枪法是练出来的,需要付出相当努力才行。
这是一则曾引起轰动的新闻:2001年11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研究生林炜的一项关于皮革鞣剂改良的科研成果,以700万元的天价成功地转让给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总公司。作为学生,林炜这一成就令多少同龄人称羡!但是,成功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辛劳,在她艰苦求索的道路上,洒满了心血和汗水。
那是1995年3月,林炜在准备本科毕业论文时曾到成都一家工厂实习。她发现制革采用的两种鞣剂各有特点和缺陷。“能不能取二者之优研制一种新型鞣剂呢?”一个念头闪现出来。她请教自己的导师张铭让教授,这位中国皮革领域的知名学者对林炜的想法极为赞赏,鼓励她大胆干。
从此,林炜就一头扎进科研课题中去了。懂行的人都知道,像这种制革鞣剂产品,除了要在实验室研究外,绝大部分工作要在实验基地和工厂中完成。苦不必说,这期间所经历的失败和挫折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林炜的导师这样评价林炜:“这个女孩子爱动脑筋,又特别吃苦。”
为了不影响学业,林炜只好牺牲寒暑假,连续几年假期几乎全部泡在工厂,和工人同吃同住。制革车间环境差,湿度大,还得在水里淌,一些体力活,工人不愿意干的,林炜照样干。工人们称赞她:“这个女娃真不简单!”林炜却说:“怕吃苦,什么也干不成。”
功夫不负苦心人,她最后终于心想事成。
无论你的目标多么明确和崇高,它都不会自动走到你的面前。如果你只是看着它,却不设法向它靠近,它对你的意义也许只是象征性的,表明你并不是一个心无大志的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你的目标才会在你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设立目标的六个要点
如何设定一个理想的个人目标呢?
首先这个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个人目标包含着你的价值观,它反映了你本人的需要和利益,又必然受到社会需要和利益的制约与影响。
假如个人目标与社会利益相违背,在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将遇到重重阻碍,而无法实现。即使达到了目标,由于不能为社会所承认,也不算成功。一个人想成为最优秀的强盗,可以吗?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强盗,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个人目标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次,目标还须远大。当你决定要跑10000米的时候,自然会进行10000米的长跑准备。哪怕你跑到9000米的时候坚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你已经把别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他们只确立了1000米的目标,如今还在900米那里徘徊呢!所以说,你的想法同你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关系。
第三,目标并不是越大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太难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发人的热情和斗志。“志当存高远”,但立志并非越高远越好。目标不是幻想,也不是空想,强调实行与实现。好高骛远,想入非非,耽溺于幻想,却无法为这些美妙的想法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更无法实现它们,这样的目标没有任何价值。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素质特色、所处的环境条件等,使我们的目标既高出现实水平,又要基本可行。
第四,目标必须是自己的,而且有明确的实现期限。如果你只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制定一个目标,那么它其实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一个指派的任务。如果别人在为你设计目标,那么你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这肯定会阻碍你的发展。
目标应该有助于我们每天都达到最好的状态,同时让我们为明天准备得更好。所以,目标要具体,时间期限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和激励的价值。当你决心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就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自己和他人的潜力。如果目标只是空洞的口号,没有可操作性,便会丧失目标的约束性,形同虚设。
第五,在制定目标时,光有强烈的期望还不够。这就是说,你应该用想象力在头脑里把目标绘成一幅直观的图画,直到它完完全全成为现实。
譬如说,你的目标是想获得更理想的工作,那么你就必须把这一工作具体描述出来,并自我限定准备哪一天得到这份工作。你决不能对自己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也许是推销员吧!”你要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不错,我想当推销员。我要推销某种商品。我就去找奥克先生谈谈,向他请教请教,他已经干了几年推销工作了。然后我向招聘推销员的七个公司写自荐信,过一个星期,我再给这七家公司打个电话,请他们给我安排一次面谈。”
第六,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各个击破。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然后一口一口吃掉它们,你的行动将变得更有效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那么,他的智慧是什么呢?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人会因为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终至放弃,这是很可惜的。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要一个个完成“小目标”,大目标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