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没有?”
年轻人答道:“没有啊!”
老年人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
年轻人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捆绑。
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我们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
佛教第二代传人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的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把心静下来。达摩祖师让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说没找到,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心竟然没有找到。”
真的,心在哪里呢?心都不可得,哪里还有可得的烦恼?
淡定箴言:
心是烦恼的关键。现代人一心追逐名利,心中充满欲望,整天患得患失,自然会有烦恼。
争吵不可避免就要有技巧
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因此吵吵闹闹、生气上火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一味地和别人争吵,伤害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了。
俗话说“气大伤身”,和别人出现矛盾时,当然是相互让一步为好,毕竟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嘛!如果争吵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到了不吵不行的地步时,那你不妨学习一点争吵的艺术。
争吵既然不能避免,就要吵得有意义,有价值。比如,争吵时就事论事,不作人身攻击,事情有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结论时就停止,勿让情绪蔓延。最好一方能以幽默的方式让争吵圆满结束。如果夫妻争吵,最好能把握好争吵的长度,吵架的模式和结束方式,并且吵过就算了,不能记仇记恨。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就要学会给别人台阶下,得理的一方应当有宰相的度量,最好能够一方面解释,一方面调和,即使争吵也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
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就需要及时跟对方沟通,千万不要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设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例如,一个病人在医院排队看病,他手中的报纸都看完一遍了,队伍却还没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人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抱歉,让你久等了,是这样的,医生去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回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半天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值班人员,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安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相互争吵的回答好得多。
在陷入与别人的争吵当中时,不妨转移注意力,突然停止争吵,做一件事,使对方惊喜,这可能更适用于夫妻之间的争吵。例如,一个小伙子和他的女友出去玩,在路上他不停地开玩笑,结果一不小心揭了女友的短。女友生气了,大声和他吵了起来,小伙子怎么劝也没有用。最后,他灵机一动,忽然跑到对面商店,买了一瓶饮料,递给她说:“你先喝完这瓶饮料,润润嗓子,然后再和我吵,免得你嗓子不好受,好吗?”看着他拙劣又可笑的动作,女友的气一下子就全消了。
淡定箴言:
争吵也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核心所在就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这样,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减少不必要的争吵。
为小事动怒就会因小失大
当我们集中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时,生活中的烦恼便会大大减少,便不会再为小事疯狂,因为我们在自己梦想的追求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不在乎身边这些丁点儿的麻烦事了。
有一个人夜里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壮士,大声地斥责他,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吓得他立刻从梦中惊醒过来。次日,他闷闷不乐地对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辱骂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将一死了之。”于是,他每天一早起来,便站在人潮熙攘的十字路口,寻找梦中的敌人。几个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找不到这个人。结果,他竟自刎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主人公的愚蠢,做梦乃是一件极其稀松平常的小事,做噩梦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能为此而大动干戈呢?可生活中就有许多人为小事而疯狂,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闹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经常在街上都能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的时候,事情虽小,但杀伤力却很强,小则破坏人的好心情,大则可以让人前功尽弃,甚至送命。历史上有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啊!今天不也正在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悲剧吗?
因此别为小事抓狂,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这不是比到处记恨别人,处处结下冤家强吗?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了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椰壳做了个碗。
淡定箴言:
我们之所以对小事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说明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生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吗?为此花费时间与精力值得吗?”
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
在生活的面前,每个人都生过气,虽说生气会影响情绪,影响健康,但是也没有人能做到一辈子都不生气。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对方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了。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或者人们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看来今天一定会有好事的。这样一想,快乐指数不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24小时呢?不过,说得容易做得难,不管怎样,要尽量宽恕该宽恕的事和人,让自己变得开心一点。
过失,尤其是我们自己对过失的自我谴责和反省,更被认为是富有意义的。当一个人下决心接受截肢手术时,他一定不再把他的残肢视为值得保留的躯体的一部分,而是把它当做多余的、对生存形成威胁的、必须舍弃的废物。在面部整容手术中,没有部分的、试验性的或折中的治疗手段,疤痕组织必须完全地根除,伤口才能彻底地愈合,对伤口要给予特殊保护,以确保面容的每一个细部都得到恢复,使脸部像受到损伤以前一样。医疗上的根除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能使你自己乐于抛弃自我的情感,困难的是你自己乐于无保留地消除精神上沉重的债务。我们觉得难以宽恕自己,只是因为我们往往从自我谴责中寻找一种安全感,我们常常通过保护自己的伤口获得一种反常的病态的乐趣。只要我们谴责他人,我们就会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没有人能否认,自我谴责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就健康。所以在生活的不幸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从事这些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